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正文
分享到:

【感知中国经济韧性与潜力】深化增值税改革首月净减税1113亿元 制造业受益最大

2019-05-31 17:56:2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李雅兰  
近期,深化增值税改革、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个税改革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见效,通过实施减税降费,市场主体负担减轻,企业投资与发展信心增强,改革红利正在逐步转化为优化经济结构、扩大有效需求的动能,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税务总局5月30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月至4月全国累计新增减税5245亿元,其中深化增值税改革首月实现净减税1113亿元。

近期,深化增值税改革、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个税改革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见效,通过实施减税降费,市场主体负担减轻,企业投资与发展信心增强,改革红利正在逐步转化为优化经济结构、扩大有效需求的动能,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税务总局5月30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月至4月全国累计新增减税5245亿元,其中深化增值税改革首月实现净减税1113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发言人付树林介绍,在1月至4月累计5245亿元新增减税中,2019年新出台减税政策减税1934亿元,包括深化增值税改革、小微企业普惠性政策、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减税;2018年实施2019年翘尾减税政策新增减税3267亿元;2018年到期后2019年延续实施减税政策新增减税44亿元。

作为2019年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重头戏”,深化增值税改革首月实现净减税1113亿元。深化增值税改革自4月1日起实施,5月1日起申报纳税,首月减税金额较大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销项端税率已经即时下调,但进项端按原税率开具的发票首月体现较多,抵扣相应较多;二是纳税人过去购入不动产尚未抵扣的进项税额本月一次性转入的金额较大。

制造业减税效果最为明显,是减税降费政策的最大受益者。4月份,由于深化增值税改革及配套措施实施,制造业合计新增减税476亿元,在各行业中最高。此外,1月至4月,去年实施的增值税降率政策翘尾影响制造业减税420亿元。两项政策叠加,1月至4月增值税改革相关政策累计减少制造业税收896亿元。

减下来的真金白银为制造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有力激发了制造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前4个月,我国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1.4%和15.5%,增速分别快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3个和9.4个百分点。

1月至4月,税务总局重点服务和管理的年纳税额1亿元以上的2050户大型企业集团中,制造业企业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32%,较2018年全年提高0.2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7%和5.1%,明显高于上述集团中工业企业的整体水平。

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是从事发动机、零部件及发电机组制造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财务部部长孙洁表示,经测算,制造业增值税税率下降3个百分点,企业一年能减税1500余万元,“我们打算利用这笔资金增加环保设备投入,研发更多更环保的发动机”。

统计显示,1月至4月小微企业普惠性政策新增减税623亿元,显示出普惠效果好、减税幅度大等特点。其中,广大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合计减税519亿元。

同时,1月至4月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税标准由月销售额3万元提至10万元后,共有2942万户纳税人享受了免税政策,合计免税498亿元。

个人所得税改革充实了广大居民的“钱袋子”。1月至4月个人所得税改革新增减税2143亿元,累计人均减税1026元。其中,第一步个税改革,即提高起征点和调整税率翘尾新增减税1945亿元;第二步个税改革,即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新增减税198亿元,累计有5049万纳税人享受该项政策。两步税改因素叠加,累计有9900万人的工薪所得无需再缴纳个人所得税。

“减税降费的重点是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对稳预期、稳投资、稳就业等发挥直接作用。同时,企业税费负担的降低为下调销售价格提供了空间,企业减税降费的红利也会传导到消费端,与个人所得税改革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效应合力,发挥扩大消费的作用。通过发挥多重政策效应,助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斌表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曾金华)

更多>>相关图片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