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 正文

银行保险机构支持实体经济效果显现

2020-04-23 10:19:18?陆 敏?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李雅兰 李雅兰  

□ 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1万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重点投向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基础设施行业。大力支持债券、股权等直接融资,一季度银行保险机构新增债券投资2万亿元。

□ 目前,保险业务发展承受巨大压力。一是保险业务增长承压;二是公司经营波动加大;三是经营成本有所上升。

在4月2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了银行保险业一季度运行发展情况。

截至目前,除湖北外,全国银行保险机构复工率约97%,银行保险网点复工率达到99%;湖北省有六成多银行保险机构、九成银行保险网点复工,武汉市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到岗率、网点复工率稳步提升,基本金融服务得到有效保障。

一季度贷款增加7.1万亿元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表示,银保监会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支持,助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

一是全力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银行机构运用降准、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对接重要医疗物资与生活物资生产运输企业,提供利率优惠和专项贷款额度。保险机构为受疫情影响的出险理赔客户设置快速服务通道,适当扩展保险赔付责任范围等。

二是及时提供流动性支持,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一季度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长25.93%。一季度对企业、商户和个人经营者发放信用贷款增加2.5万亿元,办理续贷5768亿元,近九成投向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企业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已对8800多亿元贷款本息实施延期还款。

三是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支持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主动对接产业链核心企业,通过应收账款、订单、仓单质押,保障产业链资金畅通。一季度末,银行业对21.8万户产业链核心企业提供日常资金周转支持,余额21.4万亿元;对29.7万户产业链上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余额5.8万亿元;对35.3万户产业链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余额9.3万亿元。

四是加大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推动扩大国内需求。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1万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重点投向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基础设施行业。大力支持债券、股权等直接融资。一季度银行保险机构新增债券投资2万亿元。

五是充分发挥保险保障功能。积极扩大理赔范围、提升理赔速度和效率,一季度保险赔付支出3019亿元。大力开发推广健康险等保障性保险产品,健康险业务同比增长21.5%。一季度,信用保证保险赔付支出161亿元。

强化对中小银行穿透管理

去年以来,包商银行等部分区域中小银行暴露出风险问题,引发市场关注。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在发布会上说,当前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的重点是加强党的领导与加强公司治理的深度融合,开展公司治理评估,强化“三会一层”履职监督和问责,优化股东结构,严格把关股东资质,规范股东行为。

曹宇表示,银保监会发布了股权管理办法和公司治理监管评估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奠定了制度基础。目前,中小银行公司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去年针对股东股权与关联交易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查处了3000多个违规问题,清理了1400多个自然人或者法人代持的股东。从2018年起,对农村中小机构开展专项排查,已责令违规股东转让股权33.4亿股,对74家机构合计处罚5165万元。

据介绍,在包商银行等机构风险处置化解过程中,监管机构把清理违规股东股权、开展市场化兼并重组作为重要抓手,目前相关工作正有序推进。对于社会较为关注的其他问题机构,相关股权重组方案已相继出台,涉及的问题股东也正在有序清退。

保险业务承受巨大压力

当前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保险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加。

黄洪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保险业务发展承受巨大的压力。影响主要是三方面:一是保险业务增长承压。一季度,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1.67万亿元,同比仅增长2.3%,增幅同比下降13.6个百分点。二是公司经营波动加大。部分企业和个人收入减少,还款能力下降,违约率增加。另外,全球资本市场波动加剧,保险投资收益不稳定性增强。三是经营成本有所上升。疫情期间,保险公司各项费用支出将明显上升,成本摊销进一步增加。

黄洪认为,随着各项政策措施陆续出台,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将逐步减弱。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同时社会风险意识、群众保险意识显著提高,对保险功能作用的认识将进一步加深,保险保障需求将持续增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