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首部民法典诞生 为世界法治文明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2020-05-29 21:22:00? ?来源:央广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
央广网北京5月29日消息(记者孙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2879票赞成、2票反对、5票弃权,高票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不仅是我国条文数最多的一部法律,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国开启了“民法典时代”。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虎扑nba: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 民法典编纂走过哪些历程?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编纂民法典这一重大立法任务。 2015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启动民法典编纂工作,明确了“两步走”的规划。 2016年6月,民法典编纂迈出关键的一步,作为开篇之作的民法总则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17年3月,民法总则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 2018年8月,民法典编纂迈出“第二步”,各分编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之后,经过5次常委会会议,对各分编草案进行拆分审议。 2019年12月23日,“完整版”中国民法典草案首次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 2020年5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正式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对民法典草案进行了认真审议和热烈讨论。大家认为,民法典草案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反映了人民意愿,体现了民法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和民事活动的内在规律。 根据各方面意见,草案又作了100余处修改,其中实质性修改40余处,比如禁止物业公司用断水、断电等方式催交物业费,针对地面塌陷伤人问题作出规定,明确公安等机关对高空抛物坠物的调查责任…… 民法典来了,意味着什么? 民法典时代的开启意味着什么?意义有多重大?这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增加了哪些具有时代意义的新规定?回应了哪些新现象、新问题?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顺利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中国迎来了自己的民法典时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日子。”尽管在意料当中,但是面对民法典时代的来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王轶依然满怀深情。民法典来了,意味着什么?他说:“这意味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了更为健全的法治保障;同时也意味着,对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我们有了予以解决和应对的更加锐利的法律武器。” 民法典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什么重要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分析:“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它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是‘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保护公民权利的一部重要法律。编纂民法典究竟有哪些意义呢?它使民事立法体系化,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将有效地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实现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提供重要保障;为法官公正裁判民事案件提供重要的裁判依据和裁判规则。” 为什么说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值得每个人放在自己手边的一部法律文件?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尹飞解释:“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所有不涉及公权力行使、需要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都属于民法典所调整的范围。现代社会中各类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无论是人自身的生命、健康、身体、姓名、名誉、肖像、信用、隐私以及个人信息,还是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外的各类动产、不动产、治理成果、工商业标记,以及对他人行为的请求权,都通过民法典确定了其归属和内容。民法典的出台确立了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经济活动时的基本行为规则,人民应当自觉遵守民法典的各项原则和规范。” 尹飞说,在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民法典提供了包含违约侵权、缔约过失、不当得利、无因管理等系统全面的救济方式;同时,进一步厘清了国家对于市场干预的基本逻辑。他表示:“按照民法典的精神,政府应当尊重私权,政府对于市场干预应当以是否触及公序良俗作为基本的判断标准,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来进行,这也为我们创业创新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民法典编纂自启动开始就坚持民主立法的原则,自始至终体现了“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人民至上”的立法原则。王轶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党带领人民编纂出来的,如果说民法典有编纂者的话,全国人民就是民法典的编纂者。进入21世纪第二到第三个10年的交汇期,人类正在从工业文明迈向信息文明,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给民法典的编纂提出了很多新问题。这些问题,是此前那些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法典在制定时根本想象不到,也是根本不需要作出回答的问题。” 针对新问题、新现象 民法典给出了中国人的解决方案 专家认为,面对新问题、新现象,民法典给出了很多中国人的解决方案。比如为基因胚胎科研活动划定规范,确定网络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可以说,民法典紧扣时代脉搏,有效增强民事法律规范的时代性、系统性和协调性,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为世界法治文明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民法典最大的亮点是人格权独立成编。这一编里明确“隐私”的定义,完善对肖像权的保护,确立器官捐献基本规则,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人格权独立成编被认为是民法典的突出亮点和重大创新,将我国法律对人身自由、人格尊严的保护提升到了新高度。“这在全世界范围里,我们算是第一个。它把人格权用特别具体、可落实的方式,每一条都扩张性地写到了单独的人格权编里。”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说。 民法典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以物权编为例,充分体现“物尽其用”的原则,为各类生产要素进入市场,实现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物”的效用,提供了更为充分的制度供给。尹飞举例说:“物权编全面吸收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成熟经验,创设了土地经营权,这就能够让土地脱离承包经营权的身份限制,以土地经营权的形式作为一项独立的财产进入市场,进行流转、获得融资。” 民法典物权编加大对建筑物业主权利的保护,规制物业服务乱象。这些都是对现实生活中一些热点问题的回应。“在业主自治的问题上,降低业主共同决定重大事项的参与表决门槛。这就是说,在涉及小区事务,尤其是涉及到小区改变共有部分用途进行经营时,能够更为便利地形成共同意志,打破久拖不决、资源闲置浪费的僵局。”尹飞说。 除此之外,民法典里还有很多重要的内容。可以说,从呱呱坠地享受百般关爱,到两鬓如霜儿孙绕膝;从清晨迎接第一缕阳光,到下班回家休息打开电视,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与民法打交道,受法律规制,受法律保护。 享受天伦之乐,却不知孩子几岁能打酱油?民法典总则编告诉大家,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标准已经从10岁调整为8岁。 迎来“乔迁之喜”,却遭遇蛮横物业?民法典合同编增加规定了物业服务合同,更好保障业主权利。 暮年想修改遗嘱,却已无力前往公证处?民法典继承编增加了录像等新的遗嘱形式,公证遗嘱也不再效力优先。 民法典还为解决小区纠纷提供法律依据,维护和谐邻里关系;规定“自助行为”制度,引导社会成员合理维权;完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保护无过错方权益……民法典里太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学习、了解。只要全社会都知法、懂法、守法,自觉依法从事民事活动,就能够减少民事纠纷,化解民事矛盾,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稳定。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