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天下 > 聚焦 > 正文

小小刺梨果牵起两岸兄弟情

2025-10-25 20:04:20?作者:?来源:动静原创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就为了这个,我一定要跟你干!”十年前,在毕节的深山里,台湾食品专家余严尊紧握贵州老哥郑鲁平的手许下承诺。

余严尊,台湾人,食品专业教授。郑鲁平,贵州人,长期从事刺梨产品研发。作为贵州的特有物种,刺梨被称为“维C之王”。2009年台北食品博览会上,郑鲁平带着刺梨产品参展,展板上“维生素C含量3250毫克/100克”的数据,让从事食品科研二十余年的余严尊难以置信:什么样的水果,维C含量能达到药量级?

带着科学家的严谨与怀疑,余严尊当年就飞赴贵州。十几天的实地调研,不仅颠覆了他的认知,更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在毕节,看到老百姓家徒四壁的景象,这位来自宝岛的科学家红了眼眶。“老哥,我叫你老哥行吗?”余严尊拉着郑鲁平的手说,“就为了这个,我一定要跟你发展刺梨。”

几年后,余严尊做出一个重大决定:提前退休,告别台湾的家人,常驻贵州。郑鲁平早已在家里为他准备好房间,等待这位好兄弟的到来。这一住,就是十多年。

两位老哥,一人主攻科研,一人主攻市场,配合无间。他们最先瞄准的,就是当时贫困程度最深的毕节,并自掏腰包建立了刺梨基地。

动员会的场景,郑鲁平记忆犹新。“那是寒冬腊月,很冷,门口的老百姓围得水泄不通。他们的问题很尖锐:苗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肥料从哪里来?”面对疑虑,他们许下承诺:跟着我们,会改变村庄的面貌。

当发苗的日子到来,老百姓的热情被点燃了。“七八十岁的老奶奶,现场编歌唱,当时我们真的很感动。”郑鲁平说。如今,刺梨产业带来的收入,已经远高于村民过去的收益,曾经的贫困山村焕发了新生。

然而,正当两人的合作逐渐步入正轨,海峡另一边的余严尊家中,却传来了噩耗。2015年、2019年余严尊挚爱的父亲、母亲相继离开人世。

“一边要努力推动贵州刺梨产业的发展,一边心系着家乡父母亲的身体状况,所以有一段时间我是很煎熬地在贵州工作。”余严尊说。

此时,郑鲁平给予了余严尊家人般的关怀与照顾。这份跨越海峡的亲情,支撑他逐渐走出阴霾,与老哥重新投入到无刺刺梨的选育研究中。经过无数次翻山越岭,两人终于在毕节市黔西县找到了自然杂交的无刺刺梨品种。这段时间,他们正全力攻克该刺梨品种维C含量下降的难题,并计划在近期申请新品种权。

有人不理解,郑鲁平和余严尊如何能相处十几年亲密无间,合作无虞?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把贵州的刺梨走到全世界去,造福百姓。”郑鲁平说。

“两岸一家亲,来到贵州做这件事,是无怨无悔无所求的。”余严尊的话语里,充满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前段时间,台湾花莲县堰塞湖溢流造成惨重灾情,余严尊的妻子正是在当地工作。国务院台办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第一时间向花莲县遇难的台湾同胞表示哀悼,向遇难者家属及受伤人员表达慰问。

“这样的慰问,就如家人般的问候般,十分温暖。”余严尊说。

不知是否是巧合,受灾的乡镇名为“光复”。

历史的光复已被铭记,未来的团圆正在每一个坚实的脚印中展开。实验室里余严尊和郑鲁平正为提升那百分之十几的维C含量较真。这不仅是一次产业实践,更是两岸一家亲的具象表达。

修文融媒 毕音红 盘州融媒 董元魁 关岭融媒 刘茜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