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虎扑篮球:|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天下 > 聚焦 > 正文
推进长江生态保护工作 留住江豚的“微笑”
www.fjsen.com 2025-11-19 14:39:03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长得圆滚滚、黑乎乎,总是在“微笑”的小家伙,是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的长江江豚。它的生存状况,直接反映了长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就在不久前,在湖北洪湖市长江洪湖段,又有两头经过野化训练的长江江豚被放归长江干流,回到了它们真正的家园。这已经是我国第二次开展这样的野化放归行动。那么,为什么要费这么大的力气帮助江豚“回家”?在这背后,又是一群怎样的人在默默守护着这些“微笑天使”?为了留住江豚的“微笑”,我们付出了哪些艰辛努力?

11月14日上午,第二次野化放归长江江豚行动启动。两头可爱的江豚回到了它们在长江干流的家,回到了它们的自然种群里。

在放归江豚前,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要给江豚扫描“身份证”识别身份,还要进行形态测量、B超检测等各项体检以及生物采样等工作,为的是进一步确认江豚的健康状况。

为了更好地监测和保障江豚放归安全,研究团队专门为江豚研制了穿戴式定位跟踪系统。在江豚正式进入野外前,要进行预穿戴,以测试特质背心的大小是否需要调整,通信信号是否正常等。这次放归很顺利,江豚的状态很好。

为了这次野化放归,这两头年轻的江豚已经在老湾迁地保护野化适应训练基地生活了两年多,在那里刻苦学习,包括适应长江水流流速、适应噪音环境、提高捕食能力等进入到长江干流的生存技能。现在,两头小江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要到长江里去“闯荡江湖”了。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梅志刚:“经过了近三年的野化适应性训练,它们的集群行为在高流速环境的适应,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都非常完善。长江是黄金水道,航运非常繁忙,噪音很大,江豚主要依靠声呐通讯探测,它也需要去适应噪音环境去完成群体间的通讯、母幼之间的通讯,包括它捕食探测,它都已经具备这种能力。”

这是我国相关部门进行的第二次实验性的野化放归江豚行动。两年多前,2023年4月25日,也是在长江洪湖段,放归了两头江豚。这是我国第一次进行江豚的野化放归。本次放归,是在第一次放归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做了一系列更加完善的工作,对江豚的训练也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梅志刚:“第一次(训练)我们用渡船、小渔船放到里面去干扰它,实际上野外,在长江自然环境中更多是一些大型的运输船、商船,在这个环境中我们很难引入大型商船来模拟真实环境。所以在第二次训练过程中就没有用船只了,用一个水上播放器,录了不同江段、不同船只的声音,更接近自然的真实情况下的声音来干扰它。”

江豚的野化放归,是指将一些在迁地保护中心也就是人工控制环境中生活的江豚,经过系统训练后,放回到长江的自然水域中生活。其目的是为了增强江豚在野外自然环境的生存能力,促进其野生种群繁衍壮大。但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没有技术和经验可供借鉴,所以目前的放归工作还处于探索和实验阶段,必须循序渐进。

梅志刚:“它是一个探索性工作,全球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在过程中积累了经验还有技术。比如江豚(野化放归)训练需要训练多久?可不可以探索一些更快速、更非侵入式的指标来判断这个动物已经适应了野外自然的环境?”

正是基于这些来自一线实践的点滴经验,江豚保护工作得以从个案探索迈向系统规划。如何将野化放归的尝试转化为稳定、可持续的种群复兴之路,相关部门制定了长远、稳妥的规划。

农业农村部长江办资源环境保护处处长王成友:“这项工作分两步走,在2030年前,试验性开展野化放归工作,构建野化放归技术体系,同时扩大迁地保护群体规模;在2035年前,建立成熟的野化放归技术体系,且迁地保护群体达到较大规模,能够稳定且成规模地补充野外自然种群。”

要挑选什么样的江豚进行野化放归,工作人员们也经过了严谨的研究分析。

梅志刚:“它们都是在4岁左右,相当于人的青春期,它的行为适应性和可塑性非常强。也综合考量了这些江豚的遗传背景,把它迁出不会对天鹅洲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产生大的影响,它到了我们的野化训练基地,放归到长江干流,它能够对干流的种群多样性有补充。”

第一次放归的长江江豚已经在自然环境中生活两年多了,它们目前的状况如何呢?

梅志刚:“我们做监测的时候发现整个区域里没有单独活动的江豚,它们都形成了大群,都在河口、洲头洲尾,(第一次野化放归的江豚)都找到了自己的‘饭搭子’‘生活搭子’,它适应非常好。”

第一次放归后,因为当时的经验、技术有限,对放归江豚的后续监测和跟踪是相对粗放的。这一次放归后的研究追踪,有望做到更加精细。

梅志刚:“分辨率是五公里这样一个范围,这次我们想改进,会做得更精细一些,我们现在误差只有10米,我们知道它准确的位置在哪儿,这样可以协同我们的无人机设备,我们的实验设备可以对它进行更精细化定位式拍摄。”

长江江豚和白?豚,都是我国长江独有的鲸类动物,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武汉鲸豚科普馆里,藏有最后一头白?豚淇淇的标本。白?豚已经于2007年宣布功能性灭绝,已经有20多年没有在野外发现过它的踪迹。现在对江豚的大力保护,就是为了不让白?豚灭绝的一幕重演。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5个江豚迁地保护基地,共有超过150头江豚,每年出生幼豚数量超过10头。这在整个世界鲸类保护工作上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范例。位于安徽安庆的安庆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就是其中之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刘凯和同事们一直负责相关工作,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数据,为后续的江豚保护工作打下了基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凯:“当时现场一共有6头江豚被释放到安庆西江,后来陆续有13头。第一件事就是定期对西江生态环境状况,包括鱼类状况、水环境状况开展监测评估;第二个,我们每三到五年开展一次西江的长江江豚种群普查,掌握它的种群数量、它的种群生存状况;第三个,针对西江这些动物可能出现的一些应急状况,有一些受伤或者伤病开展治疗、护理。”

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现在保护基地采用了无人机和AI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豚进行智能化观测。这几年,江豚的研究保护团队也越来越年轻化。

责任编辑:林瑶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