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期

闽南木雕在民间工艺中极具代表性,选材、设计、打胚、修光……雕成的作品不仅包含了闽南文化的社会成分和观念成分,还反映了文化的地域特征,是当地人心中难以忘怀的一抹乡愁。

“宋江阵不只是一种阵头形式,更是联结两岸的文化纽带。这个根只要扎下了,开花结果就只是时间问题!”

——林良菽

“每个人的内心都像一块木头,想变点儿样子,须得先用斧头砍一砍,再用锥子凿一凿,然后用刨子刨个光,最后用砂纸打光滑。”

——郑多雄

“一双筷子,不仅是餐具,还是艺术品,承载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结了许多前人的智慧。”

——张国天

夫妻同守艺 雕刻“半世人生”

闽南木雕在民间工艺中极具代表性,选材、设计、打胚、修光……雕成的作品不仅包含了闽南文化的社会成分和观念成分,还反映了文化的地域特征,是当地人心中难以忘怀的一抹乡愁。

古稀老人守初心 惠女服饰展技艺

惠安女服饰被誉为“巾帼服饰中一朵奇葩”,其以“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的特征,深受惠安东部沿海地区妇女的喜爱。

武夷山茶百戏:勾画水丹青,穿越历史觅茶香

茶百戏与福建武夷山渊源颇深,宋代闽北武夷山一带,是点茶原料(团饼茶)和点茶器具(建盏)的重要产地,因此茶百戏十分盛行。点茶是茶百戏的关键环节,为了找回茶百戏这项古老的技艺,福建省武夷山市章志峰历经20余年不懈实践,悟出了失传已久的中国古代点茶法,完整复原了茶百戏。

王新明:遗海拾“竹” 一刀一锉重现古韵

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选材、蒸煮、设计、打坯......每件作品都蕴藏着雕刻者对艺术的执着和守望,十分讲究。

90后接续“守艺” 百年蜈蚣阁走出“深闺”

多节阁棚连成“蜈蚣身”,配以龙头龙尾,上坐装扮戏曲人物之儿童,由小伙子抬着巡游进香,祈求辟邪除灾、迎祥纳福。

黎秀珍与梅林戏的“一生缘”

梅林戏以剧情与人物设计唱腔,常采用“土官话”或俗语体现其特色,配以“变脸”“耍叉”等表演形式,颇受戏迷喜爱。

李明卿:刻木为偶演绎世间百态

几根又细又软的线,一拉一放之间木偶仿佛被赋予了生命。提线木偶表演需通过精准操作、细腻控制,让木偶完成各式动作,或立或卧、或嗔或笑,活灵活现地演绎世间百态。

最年轻“老中医”的中医传播路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一场以中医药为主题的“小小药王夏令营”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通过夏令营,不少小朋友开始认识中医、了解中医、爱上中医。而这一夏令营发起人正是福建省非遗项目福州壶山林氏中医内科代表性传承人、被誉为最年轻“老中医”的林润立。

泉州“刣狮”:舞动一腔热血 传承尚武精神

泉州“刣狮”融合了武术、阵法操演和舞狮表演,内容丰富多彩、场面热烈威武,是闽南地区节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传统民俗。

艺匠范志华的铸剑人生

湛卢宝剑锻造工艺复杂,煅、铲、磨、刻、淬……仅剑身部分就要经过28道工序。传闻,此剑可让头发及锋而逝,铁近刃如泥,是权威瑞兆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