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科学发掘90周年 见证中国考古学诞生成长
2018-10-15 15:33: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静 吴静 |
纪念大会向为殷墟考古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考古工作者代表颁发殷墟考古发掘“功勋人物”纪念章和纪念证书。 孙自法 摄 中新网安阳10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发现汉字鼻祖甲骨文、出土世界青铜器之最司母戊大方鼎、发掘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妇好墓……被誉为中国考古学“摇篮”的殷墟13日迎来其科学发掘90周年华诞,“殷墟科学发掘90周年纪念大会暨殷墟发展与考古论坛”当天在殷墟所在地河南省安阳市举行,来自海内外的考古学专家学者200多人共襄盛会,纪念殷墟考古先贤贡献,总结殷墟发掘90年来考古成果,研讨未来殷墟考古传承与发展。 “殷墟科学发掘90周年纪念大会暨殷墟发展与考古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安阳市政府共同主办。纪念大会向为殷墟考古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考古工作者代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郑振香、杨锡璋、刘一曼、徐广德、刘忠伏和原安阳市文物工作队队长孟宪武,颁发了殷墟考古发掘“功勋人物”纪念章和纪念证书,并为《九十年殷墟考古人与事》、《殷墟出土陶器》、《殷墟青铜器全形拓精粹》、《殷墟出土骨角牙蚌器》、《殷墟出土玉器新编》等殷墟学术著作举行首发仪式。 纪念大会揭幕仪式。 孙自法 摄 同时,为推动未来更好地进行殷墟遗址的发掘与研究、保护与利用,安阳市政府还分别与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签署合作共建殷墟遗址博物馆、殷墟国际研究中心、数字殷墟框架协议。 1928年10月13日,中国当时的国家学术机构组织对殷墟进行了第一次科学考古发掘,这是殷墟科学考古发掘的肇始,中国考古学也由此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作为中国持续发掘时间最长的遗址,殷墟经过90年的科学发掘,逐步揭示出商晚期都邑的整体布局和时代风貌,并成为华夏文明进入历史时期的重要标志。考古学家认为,殷墟90年的科学发掘史,就是中国考古学的成长史。 在纪念大会后举办的殷墟发展论坛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孙庆伟教授强调,殷墟是中国国家集众式考古的诞生地,“几乎可以说,没有殷墟考古,就没有中国考古学”。 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刘绪教授表示,殷墟考古发掘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考古人,奠定了中国田野考古规程模式,并创立了一个可靠的历史标尽。他还戏言:“考古学家一声吼,历史学家就发抖”。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宋镇豪则回应说,重大考古发现,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坚实基础,所以是“考古学家一声吼,历史学家跟着走”。他特别提醒要重视殷墟发掘出土甲骨文的保护与利用研究,呼吁社会对甲骨文要有敬畏之心、加强保护。 据了解,科学发掘90年来,殷墟遗物种类繁多,数量极其可观。其中,已出土甲骨文15万片,陶器数万件,青铜礼器约1500件、青铜兵器约3500件,玉器约2600件,石器6500件以上,骨器3万多件。 2006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10年列入中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殷墟,是中国商王朝后期的王都,位于安阳市老城西北郊,面积约40平方公里。殷墟遗迹主要包括城墙基址、大灰沟、道路、夯土建筑基址、地穴和半地穴居住址、灰坑窖穴、水井、祭祀遗存、手工业作坊遗址、王陵区、家族墓地和车马坑等。(完)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