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岁故宫将联手高校建“文物医学院”
2019-03-11 10:07: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静 吴静 |
600岁故宫将联手高校建“文物医学院” 故宫文物医院院长宋纪蓉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解码“文博热” ■本报特派记者周渊 ■从医院到医学院,一字之差,却意味着代表国内文物修复最高水准的故宫文物医院将不再是“独一份”——更多人才、技术等“源头活水”将注入其中,文物保护的半径将不断扩大 ■“文博热”近年来正不断蔓延,去博物馆成为了新的流行风尚,但现在博物馆也正面临“成长期烦恼”:一方面是社会需求大,另一方面是博物馆自身发展迅猛 对于被故宫大IP、“国家宝藏”等吸引到“文博热”中的人们来说,如何在故宫修文物、博物馆面临怎样的“成长期烦恼”等问题,都是他们关注并希望得到解答的。两会首日下午,故宫文物医院院长宋纪蓉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等自带流量的“大咖”就走到聚光灯下,为大众解码了一番“文博热”。 故宫文物医院院长宋纪蓉委员—— 故宫有161位文物医生,但更多中国文物正等待救援 即将迎来600岁大寿的故宫,刚刚经历了“紫禁城里过大年”和“紫禁城上元之夜”等火爆的文化活动。其实,就在现代生活被传统文化染上“古早味”的同时,超级大IP故宫依然坚守着文物保护的“初心”——3日亮相“委员通道”的全国政协委员、故宫文物医院院长宋纪蓉为大家带来了最鲜活的信息:故宫博物院将携手高校合作建立我国第一所文物医学院。 故宫已经拥有世界上第一所文物医院。宋纪蓉说,2016年底挂牌成立的文物医院目前拥有23个分析检测室、16个文物修复工作室,现有161位文物医生。进入文物医院“看病”的文物需要经过这样的流程:建立“病例”即文物修复档案,而后用文物CT机等高科技仪器对其进行分析检测,文物医生据此制定出最小干预的文物保护方案,具体治疗可能是小修小补的保守疗法,也可能是“动大手术”。经过这一番诊疗和文物医生的妙手,它们才能够更好地展示在观众面前。 “但是,中国还有许多文物处在自生自灭的状态。为了抢救、保护珍贵文化遗产,我们需要更多的文物医院和更多的文物医生。”宋纪蓉的担忧溢于言表。她透露,下一步故宫将与一些高校合作,建立文物医学院,培养更多实用型文物医生。 从医院到医学院,一字之差,却意味着代表国内文物修复最高水准的故宫文物医院将不再是“独一份”——更多人才、技术等“源头活水”将注入其中,文物保护的半径将不断扩大。 “我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这也是我们的心愿。”宋纪蓉满怀期待。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 春节七天1.6亿人次走进博物馆,但“成长期烦恼”有待化解 “热”起来的并不仅仅是故宫。实际上,“文博热”近年来正不断蔓延,去博物馆成为了新的流行风尚。3日亮相“部长通道”的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也为大家深入解读了这一“潮流密码”。 刘玉珠坦言,现在博物馆正面临“成长期烦恼”:一方面是社会需求大。统计显示,最近三年每年进入博物馆参观的人数增量都在1亿人次左右,今年春节期间,全国七天里迎来4.15亿旅游人次,其中有40%以上走进了博物馆;另一方面是博物馆自身发展迅猛。目前全国各级政府备案的博物馆数量已经达到5136家,且每年新增180家左右。 刘玉珠说:“从数字中可以窥见人们对博物馆的厚爱,但面对人们多元化、高品质的文化需求,博物馆所能提供的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很多路要走。” 刘玉珠也表达了对博物馆影响力的期待: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类机构,必须坚守文物保护这一工作重心;博物馆同时也是公共文化教育和服务的机构,不同于一般的庙会、集市,也非娱乐场所,应该是高尚社会风气展示和引导之地。 他还公布了今年文博工作的重点和他的履职方向——紧扣博物馆职能定位,尤其是围绕着博物馆的短板和难点,下大力气解决瓶颈问题。他说:“我们争取在今年和有关部门一起出台虎扑篮球: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满足参观者对博物馆的新需求。” (本报北京3月3日专电)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