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你致敬!逆行而上的女记者
2020-03-10 17:06:02??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吴静 吴静 |
●光明日报 王斯敏 王斯敏,光明日报智库办公室主任、智库版主编,报社首席记者,主任编辑。曾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工作14年来始终奋战在一线,在雅安地震抗震救灾等重大报道中表现突出。此次疫情发生后,她主动报名赴武汉采访。从2月14日至今,撰写报告文学一篇、头版重点报道四篇、人物特写7篇,参与撰写头版报道10篇、其他稿件数十篇、新媒体产品十余个。采访报道中,她着力聚焦一线医护人员,在主笔的重点稿件《白衣天使的力量》作品中,浓墨重彩书写了医务工作者的奉献精神、高超医术、仁爱之心。 发挥光明日报文化特色,作为主笔,她撰写了报告文学《决战 ICU》。在采访11位奋战在武汉各医院重症监护室医生、护士的基础上,用文学笔法还原现实场景,书写了危重症抢救的艰难险阻与医护人员的倾力付出,记录了全国医护精锐部队驰援武汉带来的巨大力量,创作出一篇凝聚着泪水、爱心、力量和希望的精彩作品。作品刊发后,被学习强国平台及多家网络媒体转载,得到各界高度评价。 她同时负责《光明视野》版、《智库》周刊主编工作,来武汉后,每天都在完成当日报道后,与后方团队商定选题、审改稿件,忙碌到深夜。2月14日至今,这两个版面持续推出了10期防控疫情访谈及文章。 ●湖北广电 王丹 湖北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新闻中心90后女记者王丹,作为第一批进入隔离病区采访的记者,在抗击疫情期间,多次进出医院感染区,近距离接触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用镜头带给人们信心和希望。 1月22日,《湖北新闻》推出《直面疫情万众一心》抗击疫情专题报道,当天在缺少防护物资的情况下,王丹与同事彭翰带上仅有的口罩,冒着容易被感染的危险,作为第一批进入隔离病区采访的记者,采访近5个小时,报道了全省首次使用ECMO(人工心肺)成功救治一位重症患者的经过,并邀请救治专家详解新冠肺炎的防护知识,这个消息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安稳了人心,更坚定了信心。 2月9日,武汉全面落实“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2月10日决战大转移之夜,一批危重症病人连夜转运进定点医院,王丹和同事龙科前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探访。即使穿了防护服,要近距离接触重症患者,她的内心还是有些害怕,但当患者转运过来时,她立刻调整好状态,向大家介绍身后转运的一幕。应收尽收,这让全国人民看到了这场战役胜利的希望。 ●经济日报 乔申颖 乔申颖,经济日报社新媒体传播部编辑二室主任。 报社发出赴武汉报道记者征集令后,第一时间主动报名。1月29日,她作为报社首批报道组成员赶赴武汉,带领团队几名年轻成员,共同面对任务急、采访量大、情况不熟等困难,身兼记者、编辑、新媒体策划和各项工作协调人等多重身份,积极与前后方沟通对接,夜以继日,出色完成相关任务。制作了一系列有口碑、有温情的融媒体作品。代表作品有《快!来看你的基建英雄!》《除了致敬,我们还能为白衣战士做些什么?》《生日快乐呀,志愿者小哥哥》《“走到哪里,都是满满的爱!”》《“你笑起来真好看”——记者原创水彩画》等。 《生日快乐呀,志愿者小哥哥》记录了志愿者余靖的一天,并在他生日当天发出,请他的小伙伴提前制作了祝福生日的短视频作为余靖的特别生日礼物,被湖北相关志愿者负责人认为是“对志愿者报道最有温度的一篇”,被新华网、人民网、光明网等广泛转发。《“你笑起来真好看”——记者原创水彩画》创新形式,发挥个人绘画特长,画出了六位采访过的医护人员的笑脸,把水彩画和短视频结合起来,展示医务人员柔软内心和坚强意志,受到数百家中央和地方媒体广泛转发好评。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