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国内>>国内热词>>抗战胜利70周年

新华网北京7月27日电(记者 李亚红、林苗苗)劳动环境危险、生活条件恶劣、有病不予救治、甚至将他们坑杀……记者近日在日军侵华的一些史料中,看到了详细记录的日本侵略者强征、残暴对待中国劳工的罪行。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8周年暨《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向公众开放。展览中一份档案记录:从1931年至1945年,日本共强制役使中国劳工超过1000万人。这些劳工被强制从事军事工程、筑路、开矿、拓荒和大型土建等劳役,遭受非人的虐待,甚至有大批劳工被虐杀。

挖封锁沟是日军强迫劳工的主要奴役之一。以北京延庆、昌平为例,1943年春季,侵华日军对平北抗日根据地实行“强化治安”。为切断当时昌延抗日根据地南北两地区的联系,日军计划修筑一条封锁沟。封锁沟西起八达岭长城脚下的岔道城,东至妫川端头的永宁城,全长40公里。

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进行的北京市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查显示,1943年3月,日军从张家口、张北等地用火车运来6000多名劳工修筑该封锁沟。劳工每天要工作十七八个小时,每月死伤200余人。因生活条件差,春夏时节瘟疫流行,劳工生病得不到治疗,死亡人数剧增。日军甚至将数百名患病劳工关入地窖,一些劳工饿死、病死其中。

日军还将未死的劳工从岔道西北城墙上推入方圆20余平方米、深10余米的大坑,架上干草木柴,浇上汽油、煤油,纵火焚烧,先后有七八百名劳工被烧死在坑内。

在北京市档案馆,记者看到侵华日军在北京制作的一份1944年的劳工名册,里面详细列出人名、住址,甚至职业,比如铺掌或者伙友。北京市档案馆展陈处处长王勇介绍:“这份名册一共记载了北京市劳工12万人,而北京的城区人口当时只有164万人。登记在册一旦需要,就会强征过去,供他们奴役。”

北京市丰台区委党史办公室编辑的《丰台党史资料》记录,日军占领北京南苑、丰台等地后,扩建兵营修筑飞机场。北京市丰台区中顶村绝大部分村民被抓当劳工,到丰台、南苑等地修炮楼、飞机场等。中顶村的马七、刘德春、宋大福等人被抓到牡丹江当劳工,被活活折磨死在那里,连尸首都未能运回来。

在侵华战争期间,为弥补国内劳动力的严重不足,日本采取了“以战养战”的政策。

“1943年至1945年,日军在中国占领区先后强征了4万余名中国劳工赴日本135个作业场所从事无偿苦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宗远说,日本企业剥削中国劳工的手段极其残酷,欺压极其残暴,造成众多中国劳工死伤。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劳工在日本死亡人数达6830人。

《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主题展的一幅照片显示,1944年10月,山东高密县农民刘连仁被日军强掳到日本北海道明治矿业株式会社昭和矿业所当苦力。1945年7月30日,由于不堪忍受奴役和虐待,刘连仁逃至深山,在山洞中过了13年的非人生活,1958年才被发现。

这次展览中还有一幅照片,站成一排的八名花岗劳工瘦得只剩皮包骨头。从1944年起,近千名中国人被分批强掳至日本秋田县北部的花冈,被迫为鹿岛建设株式会社做苦工。1945年6月30日,由于不堪忍受繁重的劳动和残酷的折磨,中国劳工在大队长耿谆的领导下举行起义,次日遭到镇压。

《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主题展的展览中有一个高大的玻璃柜,陈列着由旅日爱国侨领陈焜旺先生捐赠的405份日本外务省整理的中国赴日劳工档案。这些泛黄的档案,包括日本35家企业的373份报告和日本外务省报告书及附属档案32份,收录了自1943年4月至1945年5月中国被强掳赴日劳工的姓名、契约书、死亡诊断书等。

这些档案记录了被日军强征的中国劳工的血泪。多年后的今天,侵华日军的暴行仍然历历在目。(记者 李亚红、林苗苗)

本报北京7月16日电(记者苏银成)由总政治部主办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抗日战争主题展》16日在京开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参观展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出席开幕式并参观展览。

中央军委委员房峰辉、赵克石、张又侠参观展览,张阳出席开幕式并参观展览。

《中流砥柱》主题展共分“高举全民族抗战旗帜”“八路军新四军出师抗战开辟敌后战场”“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主战场”“根据地军民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战”“解放区军民反攻作战夺取抗战胜利”等5个部分,总面积2000平方米,展出照片、图表、画作等近430幅,文物515件,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浴血抗战的英雄气概和建立的卓越功勋,突出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范长龙、许其亮指出,我们纪念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就是要进一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要用好展览这个平台和课堂,教育引导官兵做到“三个牢记”,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争做“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贡献力量。

中新网7月14日电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今日透露,按照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宣布的最权威的数据,在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加起来共3500万。

国新办今日就抗日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成果举行吹风会,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介绍“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成果情况和二战中中国贡献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并答记者问。

李忠杰指出,按照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宣布的最权威的数据,在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伤亡,也就是伤和亡加起来3500万。按照1937年的币值计算,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李忠杰指出,我们不是简单的统计数据的问题,而是首先着眼于事实,查清大量具体的事实,用事实说话,用档案说话,用真相说话。所以调研里面既包括平民的伤亡,也包括军队的伤亡,有一本书专门收集、研究军队的伤亡人数。

虎扑篮球:平民的伤亡,李忠杰表示,每个省的材料里面都有记载。这个伤亡情况非常复杂,它包含着直接伤亡、间接伤亡以及其他相关的一些内容,我们尽可能依据档案材料做深入的调研。

李忠杰指出:“每一本书都对本省所受到的损失和伤亡做了系统的整理、梳理,提供了初步的数据,但是我们一直说这不能说是最后的数据,因为这个调研工作非常复杂,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总体上来说,根据我们目前调研的情况来说,可以肯定,我国领导人宣布的数字是可靠的,是准确的。”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纪实之二】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在此次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中,共展出了10余位英雄人物的12封抗战家书。从这些泛黄的纸上,我们读出了他们对侵略者的满腔怒火,对亲人的无尽思念,对国家、民族的赤诚之心。

捐躯赴国难

“红霞吾妻鉴: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这是抗日名将吉鸿昌就义前给妻子留下的绝笔信。在信件的上方,是一张吉鸿昌将军的戎装相,一身正气、大义凛然。

1933年4月、5月,日军越过长城,进逼平津,并侵占察哈尔省多伦、沽源等地。同年5月26日,吉鸿昌同冯玉祥、方振武等抗日将领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先后收复康保、多伦等失地。后由于日蒋的联合绞杀,同盟军失败。1934年11月23日,国民党北平军分会以“叛国罪”和“叛党罪”判处吉鸿昌枪决。11月24日,吉鸿昌英勇就义。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我为家乡有这样的将军深感自豪!”来自河南的田先生在留言簿上这样写道。

展览中,一个古朴的灯柜吸引了参观者的注意。灯柜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余奉命出川参加抗日战争,将奔赴前线,希汝等勿忘国难,努力学习,强我中华。

这是第七战区长官部参谋长傅常出川抗战前给妻儿留下的一封家书。由于当时受通讯条件限制,傅常的妻子等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见其归来,以为其已牺牲,便将傅常留下的亲笔信刻在灯柜上以期长远流传。

看到书柜上的家书,我们仿佛听到了当年奔赴抗战前线的川军将士们“川军出川抗战,战而胜,凯旋而归;战如不胜,决心裹尸以还!”的铮铮誓言。


铁骨亦柔情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能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这是革命烈士赵一曼在牺牲前写给儿子的遗书。

“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党组织派往东北进行抗战工作。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负伤被俘。日军屡屡动用酷刑逼供,赵一曼仍坚贞不屈。1936年8月2日,在英勇就义前,赵一曼留下了这封遗书。

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山西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机关突围转移时,血洒十字岭,壮烈殉国,时年37岁。

在写给妻子刘志兰的信中,左权不但谈论战争及形势,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而且字里行间饱含着他对妻子和女儿的牵挂。

“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经常去看她?来信时希多报道太北的一切。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到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

“和父亲分别的时候,我还在襁褓中,还不会喊‘爸爸’,但没想到,一句未喊出的‘爸爸’,竟然成了我永生的遗憾。”女儿左太北曾深情回忆。

1932年,爱国绅士于登云为捐助东北抗日义勇军,被日本宪兵逮捕后给其儿子留下了遗书:“成儿知悉:你年已不小,本拟父子天年,未想半途分别,你之命,父之运也!所望读书尽心,务必前途。侍母要孝,勿劳其生气,以便领你们兄弟姊妹过日子。”

在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中,有多少普通人像于登云这样毁家纾难,别妻离子,只因为国尽忠!

“这些信里充满了人之常情,是这些英雄人物最真实的情感流露,更让人感到震撼。”来自山西的青年张谷对记者说。

“吾侪尽在暴日陆士留学,既无能捍卫国家,又不能急赴国难,诚乃军人最大耻辱,惟力不从心,仅抱牺牲精神,作总退学。图揭破暴日虚唱亲善之假名,斩断助长我内乱之根棘,期他日国有可救。”

1928年,时年30岁的四川人苟吉堂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九一八事变”后,苟吉堂等组织中国留日学生退学以示抗议,为请愿代表之一,后苟吉堂被捕并投入监狱。出狱后,他在监狱里用过的毛巾上写下了上面这段慷慨话语。

抗战期间,苟吉堂曾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副军长、第3方面军副参谋长、第3方面军前方指挥所主任等职。1945年9月9日,苟吉堂受邀参加南京中国战区受降典礼。

在此次展览的尾声,苟吉堂后人捐赠给抗战纪念馆的受降典礼邀请函静静地摆放在橱窗里。从被日本人投入监狱,到见证日本侵略者投降,苟吉堂寻求民族独立的脚步没有停止,中华民族寻求独立的脚步也从未停止 。(光明日报记者 靳 昊)

中新社吉隆坡7月12日电 (记者 赵胜玉)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马来西亚第二届中学生陈嘉庚常识比赛12日在此间举行。全马共有来自独中、国中与国民型55所中学积极响应,参赛学生人数达到275名。

为了纪念陈嘉庚精神、弘扬嘉庚精神,同时提升中学生对陈嘉庚事迹的认识、配合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由马来西亚陈嘉庚基金、马来亚二战历史研究会、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青年团联办的这次比赛,日前已在吉隆坡坤成中学(雪隆区)、槟城锺灵独中(槟城区)、霹雳培南国民型中学(北马区)、麻坡中化中学(柔北区)及新山宽柔中学(柔南区)5个赛场进行初赛笔试。

陈嘉庚常识比赛工委会主席陈松青指出,此次比赛以陈嘉庚的生平事跡与太平洋战争的历史为主,宗旨为铭记历史、缅怀先贤、珍视和平、开创未来。

“常识比赛能够提升中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与兴趣,参赛者也能从比赛中吸取有用的知识,了解对今日社会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他说。

初赛成绩将于7月中下旬公布,笔试总分数最高的16支队伍将进入晋级赛。

自抗日战争打响后,无数中华儿女奔赴前线,保家卫国。战争已经远去了,然而先辈们留下的战地家书依然还在。这些家书,有的写在纸上,有的写在毛巾上,还有的刻在灯柜上……再次重温它们,依然能体会到彼时战争带给人们的苦难,感受到先烈们的家国情怀和铁骨柔情。

7月8日,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8周年暨《伟大胜利历史贡献》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向公众开放。这次展览用2834件史料,展现中华民族14年抗战的光辉历史。其中,有10余位英雄人物的12封烽火家书。

1931年9月18日,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中国共产党以抗日游击队为骨干,联合其他抗日武装,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赵一曼抛下了还在襁褓中的幼子,奔赴东北抗日前线。“临行前,母子二人留下了这张仅存的合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解说员指着展览中的照片说。

1936年,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2团政治委员赵一曼在与日军作战时身负重伤,后英勇就义。牺牲前,她给儿子写下了催人泪下的遗书: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来教育你。

展览现场,音响一遍遍地播放赵一曼的这封书信。从河南郑州带孩子来看展览的潘雪枫说:“那时的抗战真不容易,以后要多带孩子参加此类展览,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现在。”

日军武力侵占中国东北后,将矛头直指华北。中国军队相继进行了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和绥远抗战。察哈尔抗战的著名将领吉鸿昌,就义前给妻子写了一封家书:“红霞吾妻鉴: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

这次展览中,有一封特别的“灯柜家书”。这封家书是川军第七战区长官部参谋长傅常出川抗战,写给妻儿的。全面抗战爆发后,全国各地,同仇敌忾,一致抗日,一些地方武装也纷纷前往抗日前线,包括滇军、桂军、川军等。

傅常出川抗战,给妻儿留下一封家书:“余奉命出川参加抗日战争,将奔赴前线,希汝等勿忘国难,努力学习,强我中华。”为了让家书长期保存下来,他的妻子找了一个工匠,将家书刻在灯柜上。

站在这“封”“灯柜家书”前,能够体会到“川军出川抗战,胜则凯旋而归,败则裹尸而还”的悲壮与豪迈。

中国第18军第67师第201旅旅长蔡炳炎在淞沪会战中殉国。他在淞沪会战前,给他的妻子也写了一封家书,其中写到:“殊不知困难至此,已到最后关头,国将不保,家亦焉能存在?”

“这些家书,既展示了英雄的家国情怀,也增加展览的感染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副馆长李宗远说。

中国人民14年的抗日战争中,无数热血男儿“投笔从戎”。抗战期间,中共晋中特委组织部部长王孝慈的弟弟在家乡教书,他给弟弟写了一封书信,希望他放下教鞭,拿起武器,进行抗战。

王孝慈在信中说:“抗战”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她正在产生新的中国、新的民族、新的人民。我们要在战争环境中受到锻炼,我们要在敌人的炮火下壮大起来,抗战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1942年5月,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山西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机关突围转移时,血洒十字岭,时年37岁。


这位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八路军高级将领,对家人充满了柔情和牵挂。从1940年11月到1942年5月,左权给妻子刘志兰写了10多封信。

其中一封写到: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21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这次展览中,还有一封写在毛巾上的“家书”。严格来说,这不是一封书信,而是抗议书。然而,有人说,这是那个时代的爱国青年,写给自己深爱的国家的一封“家书”。

1931年10月2日,因抗议日本侵占东北,中国留日学生苟吉堂被捕入狱。日本人要求他,要么写悔过书,要么被驱逐出境。他在狱中所用的毛巾上,写了反对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抗议书。

“吾侪尽在暴日陆士留学,既无能捍卫国家,又不能急赴国难,诚乃军人最大耻辱,惟力不从心,仅抱牺牲精神,作总退学。图揭破暴日虚唱亲善之假名,斩断助长我内乱之根棘,期他日国有可救。”

苟吉堂回国即参加抗战,直到抗战胜利。1945年9月9日,作为第三方面军副参谋长的苟吉堂,参加了南京中国战区受降典礼。这次展览中,还展出了他参加典礼的邀请信和胸标。

“他的经历就告诉世人,被日本人欺负的中国人,最后堂堂正正地站在日本人面前,接受日本人投降。”解说员说,这是抗战馆收藏的唯一“南京中国战区受降典礼的邀请函”,是虎扑篮球:南京受降为数不多的重要物证。

展览中,还有一副照片展示了华北一户庄户人家的大门,砖墙、木门,还贴着门神,一副对联最引人注目。纪念馆解说员给大家讲这副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回争取民族生存,横批:抗战到底。

看完展览,从邯郸来的8岁学生冯云哲,在留言簿上,工工整整地写下:“和平、爱国。”(记者肖春飞、李亚红)

70年前以中国人民的胜利结束的抗日战争,从参与程度、组织动员和能动性的发扬来看,是名副其实的人民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是人民战争的胜利。

全民族广泛参与的人民战争

回眸屈辱和悲壮的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的近百年间,中国人民进行的一次次反侵略战争,没有一次不是以失败而告终的。抗日战争与历次反侵略战争的最大区别在于,它首次实现了全民族的广泛参与,形成了人民战争的伟大创举。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很快霸占中国东北,并不断向华北渗透,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面对寇深祸亟、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要想战胜日本侵略者,非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不可。以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为目标,担负反帝反封建历史重任的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5年8月,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全国同胞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组织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1936年12月,中国共产党本着“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民族大义,以博大的胸襟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了其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七七事变,使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及时通电全国指出,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召唤下,抗日战争成为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民终于团结起来,中国人民的力量终于凝聚起来,实现了百年来不曾有过的举国奋起。在伟大的民族抗战中,无数群众投身抗战,支持抗战,由涓涓细流汇聚成势不可挡的救国洪流,最终赢得了近代以来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的战争

抗日战争中展现出的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不是天然形成的,它是通过强有力的组织动员,使潜在的力量转化为现实的力量。毛泽东指出:“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民众如没有组织,是不能表现其抗日力量的。”“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在抗日战争中,作为中国两大政治力量的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抗日,都为动员全国人民参加抗日作了宣传动员工作。蒋介石一度宣称“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但面对已经出现的日军侵略,国民党却实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不敢放手发动群众,不肯放弃反共政策。特别是到抗战后期,国民党不断强化独裁统治,军队溃败不已,逐渐失去民心。

动员人民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进行战争,是中国共产党积多年革命斗争形成的成功经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张“全国军事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号召“全中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参加抗战,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反对用单纯军事的观点去看待抗日战争,高度重视动员、组织和武装人民群众。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必须把这个目的告诉一切军民人等,方能造成抗日的热潮,使几万万人齐心一致,贡献一切给战争。”党组织团结一切进步力量,靠口说,靠传单布告,靠报纸书册,靠戏剧电影,靠学校,靠民众团体,靠干部人员,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动员和组织军民,还需要宣传达到战争政治目的的步骤和政策。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就使战争的政治目的具体化,使人民群众具体知道怎么去达到战争目的,它与自己的切身利害有什么关系,以及自己应该怎么去做。

为配合抗战路线的实行,中国共产党作了一系列的政策上的调整,例如,土地政策由没收地主的土地改为减租减息,根据地推行“三三制”政权模式,吸收那些主张抗日而又不反共的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的代表和国民党员参加。其他虎扑篮球:经济税收、劳动工资、锄奸、人民权利、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政策,也都根据统一战线的原则,做了必要和适当的改变。

要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达到最后胜利,必须使军民高度一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军队,挺进敌后,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实行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民兵游击队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相结合,在广阔的敌后战场,到处燃起人民战争的熊熊烈火。通过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解决了战争需要和民众生活的兼顾问题,密切了军队与人民的鱼水关系。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党领导的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到全国抗战结束时,人民军队发展到132万人,民兵达到268万余人,并建立起陕甘宁、晋察冀等19块抗日根据地。历史证明,只有动员起全国人民,才能真正筑成战胜敌人的“血肉长城”。


发扬“自觉的能动性”的战争

人民战争的威力在于组织动员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到战争中来,但仅此也还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还要有一个符合国情的战争指导以及在这一指导下发挥主体最大能动性来采取符合实际的正确行动。毛泽东撰写的《论持久战》,勾勒出持久抗战发展演变的三大阶段,化解了抗战问题上“亡国论”或“速胜论”的茫然和困惑,为抗战找到了一条扬长避短、持久胜敌的正确道路。

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在一定的客观条件限度之内和物质基础之上,谁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自觉能动作用,谁就能赢得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为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了极大的机会。亿万中国人民自觉地为正义而战,他们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惊人的胆略和无穷的智慧,创造了适合自己特点的、独有的各种巧妙战法,忍受和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在抗日战争的舞台上,中国人民上演了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他们大摆地雷阵,把侵略者炸得人仰马翻、心惊胆战。他们依靠创造的地道战,把户与户相连、村与村相通,筑成一道道坚固的地下长城,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还有麻雀战、破击战、伏击战等等,把敌人搞得晕头转向,寝食难安。他们在山岗、在平原、在江河湖海、在交通线上,到处摆下歼灭敌人的战场。

尽管日本侵略者想尽各种办法来对付,疯狂地“扫荡”,实行“三光政策”、“铁壁合围”,推行“梳篦战术”、“强化治安”等等,然而在中国抗日军民面前,气焰嚣张的敌人一次次碰得头破血流,豕突狼奔。狂妄的侵略者不得不放弃速战速决的战略进攻,而陷入到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不能自拔。

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证明,人民战争是克敌制胜的法宝。邓小平曾指出:“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战争,敌人就是现在来,我们以现有的武器也可以打,最后也可以打胜。”虎扑nba:总书记也强调指出,不论形势如何发展,人民战争这个法宝永远不能丢。这是历史的启迪,中国人民应当永志不忘。

(作者为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作者:步 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通过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和进行殖民地统治的责任进行了追究。战后审判也使日本普通民众了解包括南京大屠杀在内的日本军队在亚洲战场上的暴虐行为。与此同时,新的日本宪法则明确了日本今后走和平道路的方向。但是,日本是否就此有了光明的未来,是否能够得到亚洲乃至世界各国的理解与信任,仍是尚未解决的课题。战后日本社会围绕战争教训、战争责任的认识和未来走向一直进行着激烈争论。1995年8月15日,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周年,日本政治走到十字路口之际,时任日本首相的村山富市先生发表了著名的“村山谈话”。村山首相的谈话就是在这一问题上不断思考与努力的结果。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日本政治再次面临重要选择。如何提升日本的国际地位,如何使日本拥有光明的未来,思考村山富市20年前的谈话具有特别意义。

战后日本社会在思考、谈论和争论如何成为有光明未来的日本这一问题时经历了几个阶段。在日本战败后的第一个十年里,以日本共产党为中心的进步势力基于日本战后的统治体制及战后统治层与战前是一脉相承的这一认识前提,呼吁全社会彻底追究侵略战争指导者,即军国主义者的战争责任。这一呼吁和追究使日本社会确立了抵制军国主义危险的明确态度,具有划时代意义。而在第二个十年里,曾经作为学生兵被推上战场的日本人成为具有深刻战争体验的社会中坚力量,提出了日本人当年为什么丧失了主体意识而投入到鼓吹甚至积极参战行列的社会性问题,检讨战时民族主义对亚洲扩张的战争责任,也具有深远影响。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虎扑篮球:战争责任的思考进入到第三个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国内反战运动的领导人从美国对越南的轰炸及越战扩大的镜像中,看到了日本在当年侵略战争和殖民地统治中的身影,他们开始敦促日本民众不仅思考以广岛、长崎为代表的日本的战争被害,更要认识与反省日本对东亚各国的战争加害。认识日本的加害责任是历史认识的飞跃。

上述日本社会围绕战争责任的思考和反省,一度挫败了保守势力要求靖国神社“国有化”的努力,是战后日本提升国际形象,得到周边各国理解和缓和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关键。正是在这样的努力中,中日实现了邦交正常化,韩国与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而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从这一时期开始。尽管当时国际社会仍被冷战的阴云笼罩,但是东亚地区国际关系却能够出现逐渐缓和进而谈论和平发展的良好局面。

然而,日本社会围绕战争责任的思考和反省并非一帆风顺,国内始终存在不肯承认侵略战争责任的政治势力。20世纪80年代,随着日本取得战后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要求进行“战后政治总决算”的保守思潮抬头。所谓“总决算”,即强调战后日本对国际社会的贡献而掩盖战争时期的侵略行为。一些政治家公开发表否认战争罪行的言论,通过参拜靖国神社表达日本崛起的心声,冲击了刚刚走上正常轨道的东亚国际关系。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日本政治人物为历史翻案的倾向更加严重。上百位议员组成“历史研讨委员会”,对1993年当选的细川护熙首相虎扑篮球: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战争的发言进行攻击和责难,认为承认侵略战争的性质就是“自虐”。他们以所谓总结历史,建立“光明史观”为名义,从原因、过程、结果等诸多方面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翻案;阻止日本国会在1995年通过反省侵略战争责任的“不战决议”;呼吁政治家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以“从军慰安妇”等问题为代表的日本战争犯罪。凡此种种表明,战后50周年之际,日本社会出现了阻挠反省侵略战争的强大逆流。

究竟是将历史的包袱一直背下去,还是真诚反思历史、担负起道义的重任?日本反省战争责任是否有光明的未来?这是决定日本将向何处去的严肃问题。正当日本政治需要作出选择的时候,村山富市先生于1994年当选为日本首相,他顶住逆流在1995年8月15日发表了谈话:

“我国在不久的过去一段时期,国策有错误,走了战争的道路,使国民陷入存亡的危机,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和痛苦。为了避免未来重犯错误,我就虚心地对待毫无疑问的这一历史事实,谨此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同时谨向在这段历史中受到灾难的所有国内外人士表示深痛的哀悼。”

“今天,日本成为和平富裕的国家,因此我们会常常忘记这和平之可贵与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把战争的残酷告诉给年轻一代,以免重演过去的错误。我们要同近邻各国人民携起手来,进一步巩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为此,重要的是同这些国家建立基于深刻理解与相互信赖的关系。日本政府将本着这种想法,开展在近代史上日本同近邻亚洲各国的关系的研究,并扩大同该地区的交流这两个方面的和平友好事业。”


这是战后日本政治走到十字路口时发表的一份关键谈话。它高度概括了战后觉悟了的日本民众的声音,对发动侵略战争和实行殖民统治表示“深刻反省”和“由衷的歉意”,与那些回避战争责任、目光短浅的日本政治人物给东亚世界带来的不稳定形成了明显对照。

村山首相还在其任期内推动了一系列促进中日和平友好的交流计划,如建立了中日两国学者共同研究战争历史的项目,推动日本有关部门将相关的历史资料公开,并且设立了亚洲历史资料中心,将日本公文书馆(国家档案馆)、外务省史料馆和防卫研究所图书馆保管的与战争历史有关的资料集中数字化和向海内外公开。一系列举措从政府的战争责任认识层面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向国际社会清楚地表明了反省战争责任的正确态度。

村山先生在战后50周年之际发表的谈话被认为是战后日本政府明确态度的表达。正因为采取了这样正确态度,日本才取得了世界各国特别是东亚邻国的信任。也正是在村山首相发表谈话后,中日两国政府领导人互访,确立了两国间的战略互惠关系。村山首相之后的历届日本首相虽然属于不同政党,但在历史问题上,都表示遵守“村山谈话”的原则。

但是,在村山谈话后,日本的保守势力仍然在推动政治与社会的右倾化。特别是在中国经济出现了高速发展而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背景下,一些政治家利用日本社会普遍存在的对未来的担心和焦虑,渲染中国的“威胁”,再度把反省侵略战争责任与建立“光明的日本”对立起来。一些对社会主义理想产生动摇的日本知识分子鼓吹“自由主义史观”,编写掩盖侵略历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他们认为只有掩盖战争期间日本军队犯下的罪行,否认包括南京大屠杀、强征“慰安妇”等战争责任,才能使日本的年轻一代建立对日本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而强调战争中日本军人的所谓“献身”精神则成为现代日本的“爱国心”教育的基础。

历史的经验是清晰的。村山谈话证明:彻底反思过去、开怀拥抱未来,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亮明态度,日本就有光明的未来。没有对历史、对地区与世界和平稳定负责任的态度,日本就不可能真正卸下历史包袱、走向光明未来。以实际行动呵护信任、培育友谊,对于战后日本树立新的国际形象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把反省战争责任看作是“自虐”的那些日本政治家,一方面回避谈过去的战争责任,而一方面则竭力强调战后对国际社会的“贡献”。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的是:提高日本国际威望的“村山谈话”,其核心恰恰是对战争的反省。那样做不仅没有疏远,反而拉近了日本与东亚各国的距离,特别是取得了中国、韩国等曾遭受日本侵略的邻国民众的信任,改善了因一些日本政治人物不负责任的言行而被破坏了的双边关系,为维护东亚和平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日本政治家虽然也曾发表过类似虎扑篮球:历史问题的谈话,而且也表示继承村山谈话的精神,但或因其认识水平并未比肩“村山谈话”,或因其言行并不一致,在历史上都没有产生重要影响。

近年来,日本和中国、韩国等东亚邻国外交关系徘徊不前,并时有摩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领导人对于二战历史问题认识模糊,甚至有歪曲掩饰的言行,严重伤害了中韩等国人民的感情。这些举动不仅遭到亚洲邻国的强烈抗议,日本国内舆论也给予了谴责批评。今年以来,日本主流媒体多次以《没有反省,就无法谈论未来》《继承“村山谈话”精神》等为题刊发文章,呼吁日本领导人正视历史,深刻反省,走和平发展道路。虎扑nba:总书记在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时,明确指出:历史问题是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重大原则问题。希望日方认真对待亚洲邻国的关切,对外发出正视历史的积极信息。

“村山谈话”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表明,任何一位负责任的日本领导人,都应痛彻反省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承担起理应承担的责任,引领自己的国家同不光彩的历史做彻底的决裂。那些表面称继承村山谈话精神,但实际上仍将反省战争责任视为“自虐”的日本政治家,那些回避历史上的战争责任而单纯强调战后日本对国际社会的贡献的日本政治家,应当学习20年前村山的政治智慧。日本唯有郑重表明对待侵略历史的反省态度,才能真正改善同亚洲邻国关系,共同维护东亚稳定,才能给亚洲人民和整个国际社会一个令人放心的交代,也才能提升日本正面的国际形象,相反,文过饰非是不能给日本的国际形象加分的。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原所长)

中新网芷江7月7日电 (记者 唐小晴)7月7日是“七七事变”78周年纪念日,当天,位于湖南怀化芷江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对外公布两组日军从空中轰炸中国延安、重庆、成都、桂林四个城市的影像。

据悉,这次公布的两组视频分别是由日本随军记者拍摄的陆鹫航空部队轰炸延安、重庆影像,以及龟山陆军部队轰炸成都、桂林的影像。视频彼时在日本NHK电视台播放,用以宣传日本在中国的军事行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馆长吴建宏介绍,轰炸延安、重庆、成都及桂林这四个城市的的原始视频,均是日本随军记者从空中拍摄。“他们利用空中优势,对我们的抗战中心延安、抗战大后方重庆、成都、桂林犯下了侵略罪行。”

根据该纪念馆提供的资料,1939年10月15日,日军71架次飞机,分四批首次轮番疯狂轰炸延安。1940年8月24日,日机50架晨7时侵入桂林市空盲目投弹,开始了停止轰炸9个月之后的首次轰炸。自1938年至1944年的6年时间里,成都所受轰炸至少达21次。日军轰炸地点主要在少城公园(现今人民公园)、盐市口、春熙路、大慈寺一带。

资料显示,抗战期间,日军曾轰炸中国多个城市,尤其对中国战时首都重庆无差别大轰炸的暴行令人发指。这场长达逾6年之久的空袭造成直接伤亡32829人,财产损失100亿法币。

“这是无差别轰炸,从视频资料上可以看到,日本侵略者对居民区,而不是军事要塞或军事设施实施了惨无人道的轰炸。”吴建宏说,此番公布的视频不仅是日本侵华的罪证,亦是中国人民深受战争女神灾难的铁证。“我们今天公布这些视频,就是为了让子孙后代回望历史,不能忘记正是在78年前的今天,日本侵略者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

视频:《新闻1+1》:从全民抗战到全民纪念! 来源:中央电视台

《新闻1+1》2015年7月7日

——从全民抗战到全民纪念!

(节目导视)

解说:

78年前的“七七事变”,官方在纪念,民间也在纪念。

山西交城县东社村村民 解登金:

日本在咱们这个地方杀人放火,(把村里人)都杀了。

解说:

八年抗战既是国事更是家事。

资深媒体人 曹景行:

我们每一个家庭都是与一百多年中国的兴衰,中华民族的命运都连接在一起。

解说:

今年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勿忘自强。

《新闻1+1》今日关注“七七事变”78年从全民抗战到全民纪念。

主持人 董倩:

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刚才我们看到的是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当晚的一个模拟的场景。从那天开始中国人民进入到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中去了。在78年之后,我们发现这场战争给中国人留下的这种伤痛的记忆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淡忘掉,今天我们就来关注这个话题。

解说:

今天,七七事变爆发78周年纪念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有多少抗战老兵能被我们想起?又有多少抗战画面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汕头市民:

(英雄)牺牲后胃(被敌人)剖开,里面还有没有消化的草根,那位英雄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但是我印象非常深刻。

汕头市民1:

我记得课本里面像台儿庄战役,死伤都是比较惨重的。我觉得抗日精神就是不屈不饶。

解说:

历史需要铭记。今天卢沟桥畔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一场伟大胜利历史贡献的主题展览开幕。一千多幅战场,两千多件文物展现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的14年间,中国人民抗战的光辉历史。

在这次抗战主题展览上,人们还可以看到一张特别的纸条。它是一位普通百姓在北平沦陷之际写下的。1937年8月8日,日军举行占领北平的入城仪式,北平百姓成了亡国奴。当时一位名叫罗德俊的工匠正在修建白塔寺,他把自己的无奈何茫然记录在一张纸条上封进白塔塔顶的夹缝当中。今年重修此塔时值中日战争,飞机大炮到处轰炸,生灵涂炭,枪杀奸掠无所不至。数月之中而日本竟占领华北数省,战士何时终了,尚不能预料,国家兴旺难以断定,略述数语以告后人。1978年白塔寺大修的时候,人们意外发现了这张纸条,它也成为北平沦陷的印记。

历史需要铭记,而记录的历史的也不能被遗忘。今天方大曾纪念室在河北保定落成。方大曾是中国战地记者的先驱,杰出的摄影家,是他最先报道了七七事变。新落成的方大曾纪念室陈列了它的遗物、铜像以及生平作品等。而在四川,百余名志愿者及八名初创抗战老兵幸存者,来到三台县凤凰山景嘉谟将军墓前敬献花圈,缅怀烈士。


抗战老兵 陈伷:

我今年94岁了,只要我还活着,每年我都要带领我的子孙,前来缅怀抗战阵亡将士。

解说:

对于没有经历战争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也找到了自己的纪念方式。

唐山师范学院学生:

侵略者必将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解说:

这是唐山师范学院的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抗战题材话剧《谍战》。从去年开始,话剧社的学生就参加了抗战寻访活动,了解并记录了大量进东地区的抗战故事,他们以抗战故事为素材,将历史搬上了舞台。

主持人:

过去的78年,今年的纪念活动,我们发现有一个比较独特的现象那节是不仅官方在纪念,在全国各地来自于民间的这种自发的纪念活动也在纷纷的进行。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观察的现象。它至少说明两点:

第一,虽然过去了78年,但是七七事变给中国人带来的巨大的伤痛,仿佛一条深深的伤口,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它得以很好的弥合,而是经常会隐隐作痛。第二,我们可以看到78年的时间过去了,78年前我们是全面抗战,而现在我们是全面纪念。

在今年的纪念日,很多的媒体也都在纷纷用自己的视角在进行观察。比如说我们注意到,有一个媒体拍摄到三张今夕对比的度片:

第一张是1937年在日军占领下的卢沟桥,这是以前。下面是现在。以前是肃杀,现在是一种安逸。第二张图片,这是1937年苏州河畔,这是硝烟,这是繁华。这是台儿庄1938年,我们可以看到上面的台儿庄是废墟,下面是一个锦绣的夜色。

对于这一组照片,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带来的这种沧桑的剧变。但是同时,人们也在想随着历史遗迹的消失,历史的记忆人们还能记起多少呢?对于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来说,当然历史是非常伤痛的。那今天我们就来走进两个具体的个体的故事。

解说:

解登金今年68岁,山东省交城县人,一个种了一辈子地的普通农民,如今他却要坚持筹建一座抗日纪念馆。

陕西省交城县村民 解登金:

日本人在咱们这个地方杀人放火,都杀了。我们村光是被日本人(播散)伤寒菌(感染致死)几十个了,房子点了(烧了)一半,山需就全被烧光了。咱们年轻人要懂得日本人对咱们中国的侵略。

解说:

山西交城,正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晋绥边区根据地。当时日本人在解登金所在的东社村驻扎了三年之久,杀烧抢掠是常有的事。1941年侵华日军在邻村南沟村发动了灭村案,如今健在的幸存者只有两位80多岁的老人。

解登金:

这个纪念馆我的意思就是在建在日本人杀了67人(实为63人)那个地方,咱们自筹资金,就想把这个纪念馆办成。

解说:

七七事变发生后的78年,侵华日军留给中国这片土地的伤痛记忆开始在民间渐渐苏醒,自发的纪念活动在各地纷纷举行。“对日作战,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日本讲和,”这是曹聚仁和舒宗侨在1947年合作出版的《中国抗战画史》中一句话。而这句话也让与这本书同龄的儿子曹景行记忆犹新。

资深媒体人 曹景行:

这本书是我从小就当连环画看的,三四岁,四五岁,然后慢慢懂起来。那个时候开始看图片,后来看文字。我当时看到,当然小时候只看图片,图片当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是战争的战场,有日本兵的暴行,那个非常深刻,尤其是杀人比赛那一张。

解说:

40万字,1200张照片,600幅地图。中国抗战画史用新闻照片记录了大量侵华日军的罪证和中国人民抗战的事迹。60多年后,曹景行决定重新回到父亲曾经报道过的战场寻访中国的抗战往事。

曹景行:

有一种使命感,这是我今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我们每一个家庭都是与一百多年中国的兴衰,中华民族的命运都连接在一起,有这样一个回顾的机会,实际上对我们整个民族的那段历史的一个回顾。

解说:

从山东台儿庄到武汉重庆长沙,从中国远征军战斗过的云南腾冲到东北义勇军奋起抵抗过的黑龙江哈尔滨,最后再到淞沪战役的上海四行仓库,曹景行跨越了大半的中国,按照父亲的指引重返抗日战场,只为能够使这些千千万万浴血奋战的先烈让更多人铭记。

曹景行:

我们坚持下去,这一点是我们中国应该说是1937年全面抗战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崛起。第二个我觉得就是亏欠,对这些抗日阵亡将士的亏欠。我们随时可以发现白骨,我们真的可以随随便便,一个头盖骨,一个大腿骨,就在那个地方发现,名字大部分是没有的。

主持人:

无论是记者曹景行在沿着父亲当年的足迹,去重新探访抗日战争的战场,还是说年近古稀的农民谢登今,他希望建立起一个抗日战争的纪念馆,他们都是在用不着自己朴素而真诚的感情,在捕捉,在打捞历史巨大的财富。

接下去我们就连线曹聚仁的儿子,活跃于两岸三地的资深媒体人曹景行先生,曹先生您在做这次抗日战场的这种重访的过程中,对您来说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曹景行:


首先一个就是,对于我们这些看到的那些参加抗战的那些老兵,最后的我们的采访,就是非常感触很深的,那些老兵都是90多岁的,但是谈到了当年的抗战,它们那种激情、那么兴奋,就好像回到了年轻时代,但是它们毕竟是老了,当中的许多人,他们身体已经很难再支撑。有一次我们在采访当中,采访那个老兵心脏就不舒服了,后来我们把他直接就送到医院,所以我们也经常说一句话就是老兵不死,只是凋零,但是我们感到我们的老兵正在加速凋零,所以在这个时候,尤其今年,在今年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时候。首先我们是关怀老兵,还有一个就是老兵他们到底能够给我们留下什么?这是全国都在做,特别是我看到很多年轻人在做,这是个我们觉得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而且很值得做的事情。

有一位年轻人就说,他自己做了这个事情以后,觉得心里头就存结的很多,他们在周边的都想把这件事情继续做下去,而且有更多的人一起做下去。第二个就是感受到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当时能够坚持抗战,真是不容易,因为我们在采访当中,越来越感受到,当时我们和日本相比,我们什么都是弱,除了我们的精神,真的就是我们每一个方面都打不过人家,但是我们就是坚持下去,而且坚持了这么长久,这在世界上是很少有的,甚至可以说,在二次世界大战当中,只有我们中国可以坚持这么长时间,而且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

所以我们现在回过头去看,就是说,我们整个一个民族可以说是从78年前的今天开始,有一种就是整个民族站起来的这种奋斗、抗拒这样的一种精神,这个精神是我们最了不得的东西,不然的话我们不可能撑这么长时间。

主持人:

曹先生您看,您采访了这么久,走了这么多的地方,也采访了那么多的人,您刚才也说到,要纪念就是要铭记住一些什么,那么您感觉,就记住这些老兵,记住这些人,记住这件事儿,您能不能用很简短的几句话说,他到底是为了什么?

曹景行:

就是我们这个民族站起来了,我们这个民族不会给人家再压下去,这一点最重要,而我们当时是在这么艰苦的情况都能做到坚持下去,我们今天有什么做不到,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那我们这个民族,就我们这个国家,就一定能够成为我们整个世界上,我们这个不再受欺负,而且我们能够作出我们的贡献的这么一个国家和民族。

主持人:

非常感谢曹景行先生。我们刚才也说有前国各地,各种各样的这种纪念形式,我们不妨看一下,有很多个人也建立了这个民间抗战纪念馆,你比如说,中条山抗战纪念馆,是山西一个退休工人创办的。辽县抗战纪念馆,是山西一个检察院的退休检察官创办的。建川博物馆,是四川省的一个公司的董事长樊建川创办的等等。

那么在中国每年都在纪念“七七事变”的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与此同时,日本又在做什么呢?我们继续关注。

解说:

2014年年底,一部以描写日本满蒙开拓团命运的小制作电影《望乡之钟》,在日本国内上映,与其他电影不同的是,影片在开头就打出了就算只是单纯的响应国家号召,但侵略的这个事实每个人要被追求责任的这个字幕。

《望乡之钟》导演 山田火砂子:

明明自己是罪魁祸首,却不告诉孩子们战争的事,我就想着,一定要让孩子们知道,日本曾经建立过“伪满洲国”,这样荒唐的国家,我们那时是侵略者,不管怎么说,我们确实是发动了侵略战争。


解说:

电影《望乡之钟》的导演,83岁的山田火砂子出生在战争年代,童年里接受的是诸如,必胜的正义战争这样的洗脑教育,在她看来要让国民清楚的知道真相,是件不容易的事儿,这也是她拍摄这部影片的初衷。

山田火砂子:

我们当时都觉得日本一定会赢,做梦都没想过输的事,以举国之力所制造的谎言,我们是不可能识破的。

解说:

和山田火砂子用电影说话不同,90岁的老兵中岛五郎选择用举办演讲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战争经历。

日本老兵 中岛五郎:

我们就去掠夺老百姓家里的家蓄,粮食等这些能吃的东西,那个时候没意识到是在做坏事,只是上面的人让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就想机器人一样,在我参加战争之前,1940年那会儿,日军的长官命令把村子烧了,士兵们就真去点火把村子烧光了,这就是日军的三光作战。

解说:

今天,经历过生死的中岛的五郎过着平静的圣火,却仍无法忘记那段刻苦铭心的记忆,对于当下日本政府不道歉的历史认识,让这个战争亲历者感到十分担心。

中岛五郎:

像我一样参加了侵华战争的日本老兵,在回到日本后,因为对中国做了很过分的事,大部分人对自己在战争中做了什么都避而不提,而现在安培这些日本的政治家,对于日军在那场战争中的暴行,明明知道,却摆出一副不知道的样子,说什么那是自虐史观,对于日本过去做的错事,说什么,谈论这些就是在贬低自己这样的混帐话。

解说:

在日本国内,有不少像中岛五郎一样的老人,他们都是那段黑暗年代的亲历者,它们对日本当时的侵略行径感到非常羞愧,更不希望相似的悲剧再度上演。

退休老人 落合正行:

简直感觉那个时代又回来了,一模一样,用谎言去教育孩子们,我感到战争的气氛正在靠近,这简直令人无法接受,我打死都不想回到那个时代了。

主持人:

接下去我们就连线驻日本记者李卫兵,卫兵你好,就是由于时间的关系,请你给我们简短的介绍一下,就是在中国隆重的纪念,全民的纪念“七七事变”的时候,就在这天,日本的舆论,日本的媒体有没有什么相关的报道?

本台记者 李卫兵:

好的董倩,那么“七七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一个开端,7月7日是中国作为历史纪念日之一,但是在日本由于历史教育的欠缺,以及一些当政者有选择的遗忘,那么大多数人对“七七事变”并不了解,7月7日这个日子在日本也很少被提及,往年的话即使是7月7日当天,也没有什么媒体会去报道,更谈不上会有什么相关的纪念活动,纪念是由于二战结束70周年,更重要的是昨天,中国公布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一系列活动计划安排,因此,大部分日本媒体在今天都是从这个角度进行了报道,提到了发生在78年前的今天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是中日爆发全面战争的开端。

与日本媒体相对比较客观,或者说比较平静的报道形成对照相比,日本政府的反应,确实比较令人吃惊的,日本国防长官菅义伟在今天的记者会上,既然对中国全面开展抗战胜利相关纪念活动和宣传表示不满,他声称强调抗日,将历史问题,国际问题化的做法,无益于地区的和平和稳定。

对于菅义伟的这个言论,人们在吃惊之余不仅感到困惑,将历史问题、国际问题化的难道不正是,不但不肯承认侵略历史,反而要歪曲,甚至是美化过去侵略历史的日本安倍政府吗?那么这种做了坏事又不承认,还不许别人说的做法,才是对地区和平和稳定的最大破坏。

以上就是日本当地今天对“七七事变”纪念日的一个反映。

主持人:

非常感谢卫兵,我们刚才听了卫兵的介绍,我们就在想这个问题,就是中国在纪念“七七事变”的这样一个纪念日,不是为了记住战争,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为了珍视和平去捍卫和平,去提醒自己要自强。接下去,我们连线一位专家,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主编高士华先生,高先生刚才您也听到了我们记者李卫兵的一些介绍,就是相对于舆论媒体的冷静客观,这个政界显示出了一种,相反的一种姿态,您怎么看待?

高士华:

主持人您好,我曾经在日本读书4年,教书13年,我知道虽然日本极力否认侵略历史拒绝反省,但日本民间的进步势力一直在坚持反省,现在安倍政权变本加厉的否认侵略历史,很多民间人士危机感加强,它们公开站出来,以游行示威、演讲等方式,与安倍政权进行斗争,反省战方战争这是一个好现象。

主持人:

另外一个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就像开始我们捕捉到了一个现象,就是可能跟以往,一个稍微不同的地方,就是在今年不仅官方在纪念“七七事变”纪念日,而且越来越多的民间在自发的纪念,您怎么看待由观念渐渐的已经扩散到了民间纪念这种现象?

高士华:

是这样的,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关心这段历史,也建立了不少的民间抗战纪念馆,政府和民间联合推动纪念抗战值得肯定,我相信有更多的人,通过了解那段历史,从中获得正能量,增强民族自豪感,从国际上来看,我觉得民间力量参加抗战纪念是一个好现象,他们的发生在国际上有说服力,也容易被接受,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

主持人:

非常感谢您给我们解释这些,在节目的最后,我们想引用一首苏叔阳他曾经写过的一首诗叫《我是卢沟桥》,诗是这样写的,是的,我是卢沟桥,我就是那历经千年风雨也未曾垮掉,用石头铺就,铁链串起的,联拱的大桥。

我们今天做这样的一个节目,真的就是像一开始所说,不是为了记住仇恨,不是为了记住这个战争,我们为了捍卫的是和平,历史是无声的,但是历史就在那里。

截至6日,今年中央第二轮巡视组已全部进驻26家单位。由于首次采用“一正三副”的班子配备模式,领衔本轮巡视的巡视组领导人员达到了52人。13名巡视组组长中,有6人全程参加了十八大后的7轮中央巡视,而规模庞大的巡视组副组长中,有24人系首次参与十八大之后的巡视工作,巡视领导队伍得到较大幅度的更新补充。

3人首次担任巡视组长

据中纪委网站消息,截至7月6日,今年中央巡视组第二轮专项巡视已全部完成对26家单位的进驻,13个中央巡视组的“领导阵容”全部亮相。

相较十八大以来的前6轮中央巡视,本轮中央巡视首次采用“一正三副”架构。观察13个巡视组的52名“巡视组领导”,其中,有3名组长首次在十八大后“挂帅”出任中央巡视组组长,而39名副组长中也出现了24张“巡视新面孔”。

本轮巡视中,有3人首次领衔出任中央巡视组组长,分别是第三巡视组组长李熙、第十一巡视组组长谢秀兰、中央第十二巡视组组长王怀臣。

虽然是十八大后首次担任中央巡视组组长,但是李熙和谢秀兰并非“新手上路”,李熙曾在2014年中央第三轮巡视中,担任第二巡视组副组长,对文化部进行巡视。现任中央纪委副部级巡视专员的谢秀兰,十八大之前也曾担任巡视组副组长。

3名新任巡视组长中,颇受外界关注的是今年5月刚刚从四川省委常委、纪委书记岗位上卸任的王怀臣。今年62岁的王怀臣在四川工作多年,任职四川省纪委书记就长达四年之久,本次他将率领中央第十二巡视组对交通运输部和中国民用航空局进行专项巡视。

13个巡视组的39名副组长中,有24位是首次参加中央巡视的新人,他们中的多人是从中央部委或地方纪检系统抽调而来。

今年4月27日,中纪委官网刊文提出“历史上四品、五品官照样当钦差,只要有中央授权,有责任担当,级别低一些的也能当组长;只要有能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就可以抽调到中央巡视组。”


6名巡视老将7度出征

本轮13个中央巡视组组长中,中央第一巡视组组长李宏、第四巡视组组长马瑞民、第六巡视组组长赵文波、第七巡视组组长刘卒、第八巡视组组长宁延令、中央第九巡视组组长佟延成等6人,全程参与了十八大以来的7轮中央巡视,可谓“巡视老将”。

此外,第十三巡视组组长朱保成共参与了5轮巡视,且均是针对央企进行的专项巡视。他自2014年中央首轮巡视以来,所在队伍“番号”未变,一直坐镇中央第十三巡视组,副手王海沙则一直与其保持搭档。

除了巡视组组长方面的看点,这轮巡视的人员构成,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今年的首轮中央巡视中,首次补进10名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作为副组长,其中有7人在本轮中央巡视中再次出现,他们分别是:李东序、赵小平、国一民、时希平、杨坚、李志群和孙来燕。本轮巡视新亮相的季晓南,也是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

值得一提的是,本轮巡视的副组长中,新增了7名金融机构的纪委书记,他们分别来自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人保集团、中国人寿等。

中央纪委副书记、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张军曾介绍,中央巡视干部具有“专兼广”的特点。其中,“兼”是配备部分兼职人员,主要来自中纪委相关纪检监察室、中组部相关干部局、审计署等有关职能单位,有针对性地了解巡视对象的情况。

而在本轮新增的副组长中,就有中组部考评中心主任吴瀚飞、审计署人事司司长王鸿津等。(陈伊昕)

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大语境中鉴往知来,最能看清抗战的历史地位,也最能认清今天所处的重要阶段,从而激励我们迸发出创造新历史的信心和勇气

历史,总是在重要时间节点勾起回忆和反思、传递精神和力量。今天,是纪念“七七”全民族奋起抗战78周年。此时此刻,回望历史、殷忧启圣,可为全民族带来重要现实启迪。

7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了今年第二场虎扑篮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从“七七”当天开始举办的《伟大胜利历史贡献》主题展览,到8、9月间将与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联合国总部共同举办的《为了和平的纪念》特别展览;从每天公布1件抗战史档案,到选编汇编战犯笔供、八路军新四军抗战档案、美军观察组档案……跨越70年历史的各种纪念,是对抗战历史地位的再构架,对抗战民族精神的再弘扬。

78年前,宛平城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枪声,民族复兴的新阶段由此肇端。抗战,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转折点。正如虎扑nba:主席所说的,“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这个民族之所以能够在苦难牺牲中实现独立与解放,之所以能够在困难落后下推动改革与开放,一步一步地夺取辉煌的胜利,也是因为抗战启动了民族觉醒和团结的历史进程。

全民族抗战爆发之后,无论现实多么曲折残酷,中国历史总体上开始呈现蒸蒸日上的复兴气象。正如郭沫若所说,人们从中看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新的天地、新的创世纪”。历史长河虽然潜流深沉,但只要关键几步走好,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抗战完成的,是重启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而今天,我们这代人面对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大语境中鉴往知来,最能看清抗战的历史地位,最能认清今天所处的重要阶段,从而激励我们迸发出创造新历史的信心和勇气。


卢沟桥的鲜血书写了牺牲的记忆,也唤醒了一头雄狮。虎扑nba:主席说过,“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日战争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强大的精神力量。正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让曾经“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凝聚一心。

忧危启人智,厄穷见人杰。有作家写道:甲午战争中,中国人只有两种情景,一种是悲惨,另一种是非常非常悲惨。抗日战争中,这两种情景改变了:一种是坚强,另一种是非常非常坚强。抗战不仅是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也是和平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战争,更是一个站起来的民族,改写自己历史的战争。精神改变民族状态,伟大的抗战精神,不仅支撑我们赢得了反侵略战争,更成为推动中国前行的强大力量。今年9月3日,中国将首次在抗战胜利日举行阅兵,以“纪念抗战伟大胜利,弘扬抗战伟大精神,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藉此向抗战英雄们致敬,向全世界宣示捍卫和平的决心,表达历史不容忘却的信念,展现坚决实现民族复兴的意志。

法国作家古列久在评述中国敌后斗争时感叹说:“民族的精神,在受到侵略时突然奋张起来,成为一道新的近代的中国长城。”无论何时,都不能丢弃抗战留下的历史启迪和精神财富。虽然远离了当年的炮火与牺牲,但仍要为捍卫和平发展环境尽心竭力;虽然击退了当年的侵略与蹂躏,但冲破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重阻隔仍要凝心聚力。时代需要我们从历史中汲取力量,高扬民族之魂,在抗战精神的照耀下,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不断以新的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

《 人民日报 》( 2015年07月07日 05 版)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以坚定的决心和意志,经过14年的殊死搏斗,赢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提供了走向复兴的宝贵经验与历史启示。

一是必须有一个为国家民族自我牺牲的坚强领导核心。近代以后,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政治集团的腐朽无能和民族内部的软弱涣散。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民族复兴作为历史使命,捍卫民族独立最坚定,维护民族利益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最勇敢。“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并向全国声明: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合作抗日、共赴国难。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努力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在中国抗战最困难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维护团结抗战的局面。1937年,美国总统罗斯福给来华考察的卡尔逊交代了一项特殊任务:“希望你不时地给我写信,告诉我你眼里的中国已经发生的和将要发生些什么。”卡尔逊从上海来到山西,会见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等人,考察了晋绥、晋西北、晋中、冀中等敌后根据地,并专门赴延安对毛泽东进行访谈。从亲身的经历中,卡尔逊得出一个论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必将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与他有着同样判断的还有众多来到延安实地采访的外国记者。史沫特莱曾说:“延安使我兴奋,延安使我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

二是必须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如何在统一战线中保持党对人民军队的领导,如何在改编中保持红军性质和战斗意志,是此次改编的根本问题。从苏联归国的王明,鼓吹“一切经过统一战线”,实际是要放弃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对此,毛泽东坚定地说:共产党人不争个人的兵权,但要争党的兵权,要争人民的兵权,还要争民族的兵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共产党以坚持党的领导为核心,始终保持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人民军队性质,充分发挥人民军队的政治优势,率领敌后军民英勇杀敌,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从1941年开始,侵华日军调集46万大军推行“总力战”,全力围攻八路军、新四军。这期间,华北连遭水、旱、虫灾,抗日根据地的财经状况和部队供应处在十分困难的境地,有些地区的军民甚至不得不以野菜、树皮充饥,部队每人只有几粒子弹和两三颗手榴弹,伤病员没有药品治疗。如何克服困难、发展壮大自己?中国共产党找到了生产自救的好办法。人民军队一边战斗,一边生产。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在王震的率领下,开赴南泥湾实行“屯田”。此后,“背枪上战场,荷锄到田庄”就成了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毛泽东说:“只要我们全体英勇善战的八路军新四军,人人个个不但会打仗,会做群众工作,而且会生产,我们就不怕任何困难,就会是孟夫子说过的:‘无敌于天下。’”


三是必须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卢沟桥事变后的一个多月,蒋介石在谈到国民党军队抗战的要诀时说:敌人的利器是飞机、大炮、战车;我们的利器是高垒厚壁。而毛泽东则坚信:对付强敌,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人民,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他坚定地指出,必须实行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发动人民的武装自卫战,这是保证军队作战胜利的中心一环,对此方针的任何游移都是必败之道。经过10个月的抗战,毛泽东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之伟力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的论断,并写下名篇《论持久战》。他预言,抗日战争将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中国人民通过三个阶段的持久抗战,最终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从1937年9月起,八路军建立了晋察冀、晋冀豫和晋绥抗日根据地,又与山东、河北、河南的当地人民抗日武装会合,建立了山东、冀东、冀中等抗日根据地。在华南,东江、珠江、琼崖等地,抗日游击队积极出击,顽强战斗,使日军刚刚从国民党军队手中占领的广大地区,很快变成抗日根据地,日军占据的交通线和城市变成了新前线。这种景象,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在八年全国抗战中,中国军民进行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人,人民军队发展到130余万人,建立了约100万平方公里、近1亿人口的抗日根据地。

四是必须建立国内和国际统一战线。毛泽东曾指出,“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凝聚和组织起来,各民族的王公、首领、数万青年奔赴抗日战场,并肩战斗,共御外侮。旅居海外的800万华侨,为支援抗战不遗余力。粤籍华侨和台湾同胞9万多人回国,以各种形式投入到抗战中。同时,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结成统一战线,相互支援、相互配合,最终打败了侵略者,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苏联、美国、英国等反法西斯盟国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宝贵的人力物力支持。朝鲜、越南、加拿大、印度、丹麦以及德国、奥地利、罗马尼亚、日本等国的反法西斯战士直接参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通过国际统一战线,世界人民给予中国人民道义和物质等方面的支持,苏联空军、美国飞虎队同中国军民并肩作战,白求恩、柯棣华医生等国际友人投身中国抗战。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原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少将)

【光明专论】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这一伟大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也是中华民族从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契机,更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作出的突出贡献。正如虎扑nba:总书记所指出的:“这一伟大胜利,必将永载中华民族史册,也必将永载人类和平的光辉史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认真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带给我们诸多深刻启示。

启示之一: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

事实胜于雄辩,历史昭示未来。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关键所在。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成长,始终把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的重任挑在肩上。在全民抗战中,她坚持以民族大义为重,高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提出持久战的方针,运用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正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冲锋在前,带动全国人民前仆后继、戮力杀敌,才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人民群众坚定地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正是在她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创建了新中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在未来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珍视历史,放眼未来,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定对党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战胜不可一世的日本法西斯势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发挥了决定性作用。面对强大而残暴的敌人,我们没有先进的武器,没有雄厚的国力,是爱国主义热情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众志成城、血战到底,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如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面对强大的日本军国主义,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而是团结一致、共同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的敌后战场,与国民党指挥的正面战场同气相求、遥相呼应,形成了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战略局面。可以说,全民族抗战乃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现如今,硝烟散去,实现民族复兴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而它的实现,最终还是要靠人民群众。这是力量之源,这是胜利之本。只有紧密团结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为实现共同的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才会无比强大,民族复兴的前景才会愈加光明。

启示之二: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强大的国家和强大的军队,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落后就要挨打”。反思70年前的那场民族战争,主要是进入近代以来,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使我国日益落后于西方国家,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虽然几经探索,改良的路、资本主义的路都没有走通,最终积贫积弱的国力状况给了日本帝国主义以可乘之机。惨痛的教训警示我们,要摆脱“落后挨打”的历史宿命,就必须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真正找到一条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几代共产党人艰辛开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必须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富国强军之梦。

历史反复证明,一个民族只有自强,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自立;而摆脱落后挨打局面、实现民族自强自立的根本途径,就是富国强军。一方面,“强国为国,弱国为属”。国家的强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当今世界,虽然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主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霸权、没有竞争、没有危机,尤其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占压倒优势的压力。因此,只有不断强大我们的国家,在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等方面不断提升我们的实力,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危机里谋发展,战胜种种风险挑战,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另一方面,强军才有国防。军队的强大是国家安定的重要保障。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就不能有效保障自己的安全,在国际事务中也就没有话语权,更谈不上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为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优良传统,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进一步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最终实现富国和强军的有机统一。


我们富国强军的目的不是为了称霸,而是为了推动世界共同发展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正如虎扑nba: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坚定不移地走富国强军之路,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现在,中国这头沉睡的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它真诚地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启示之三: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战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珍视和维护世界和平。

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内。千百年来,中国人民求的就是稳定和平,盼的就是天下太平。但是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100多年间,内部战乱和外敌入侵交替发生,战火频仍、兵燹不断,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堪回首的苦难,仅日本侵华战争就累计造成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的人间惨剧。这段悲惨的历史,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使我们对来之不易的和平安定生活更加珍惜。可以说,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既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苦难境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以史为鉴维护世界和平。血的事实昭示人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平之计。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吸取近代以来尤其是抗战以来的历史教训,确立和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向世界作出了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扩张的庄严承诺,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秉持亲诚惠容的理念,积极倡导世界各国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并把我国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世界其他国家。

当然,爱好和平不等于不主持正义。正如虎扑nba:总书记说过的那样:“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在抗日战争中,面对凶残的敌人,我们没有畏惧,反而让我们在民族危难面前更加团结;我们没有退缩,反而让我们在争取民族解放的道路上更加执着,并最终取得了胜利。胜利后的中国人民并没有照抄照搬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更不认可“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然而遗憾的是,现在世界上仍然有极少数军国主义分子,罔顾侵略战争历史,企图挑起周边地区事端,这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亵渎和挑衅,中国人民和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都不能听之任之、坐视不管!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深远的。我们要牢牢铭记这段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唐洲雁 作者为山东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

原标题: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关键作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从一开始就存在三个战略焦点:一是美国希望中国把侵华日军拖住,以减轻美军对日作战压力;二是苏联希望中国拖住日本关东军,以解后顾之忧;三是中国抗日战争能否长期坚持,把日军主力牢牢地捆在中国战场,这是前两个焦点的关键。这三个战略焦点成为各主要参战国决定战略部署的重要因素。因为日军这股汹涌的祸水冲向哪个方向,就会给哪里造成巨大灾难。

美苏对日妥协与觉醒

“九一八”事变后,美苏两大国出于一己之利,对日采取姑息、妥协政策。苏联于1940年4月与日本签订《苏日中立条约》,声明维持苏日之间和平、友好关系,对任何一方与第三国之间的战争保持中立。美国对日本的侵略行为不仅姑息妥协,还暗中资助。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儿子问他,为什么我们还在不断地把废钢铁输送到日本去?罗斯福坦然回答:“我们当然知道,给日本一块废铁就等于帮助日本杀死一堆中国人。可是事实上,包括那些议员,我们都是在讨好日本。我们讨好日本为的是想争取时间,来建设起一个头等的海军、头等的陆军和头等的空军。”直到日军入侵法属印度支那时,罗斯福才被迫宣布禁止向日本输出废钢铁。这使缺乏战略资源的日本十分恼火,日美矛盾开始激化。

当日军以中国战场为基地,开始向东南亚扩张,美英等国才认识到中国战场的重要性。1940年12月17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广播讲话,他说,美国不能用缩进被窝蒙头大睡的办法来回避战争的危险。在亚洲,中国进行的一场伟大防御战争在拖住日本人,使欧洲和亚洲的战争制造者不能控制通向西半球的海洋,这是对我们最为生死攸关的问题。德国开始进攻苏联后,日本主战派急欲北进夺取苏联远东地区,苏联不得不抽调本已不足的兵力加强防御,同时通过多种方式要求中国在华北战场积极作战牵制日军。由于日军主力被中国军队牵制消耗,兵力不足,被迫推迟对苏开战,只形成一个所谓“熟柿计划”——等柿子熟了再摘。

日军主力深陷中国

1940年11月5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为打开在中国的困局,完成自存自卫态势,以建立大东亚新秩序,决心对美国、英国、荷兰开战。统称为“大东亚战争”。12月8日,以日本海空军袭击美国夏威夷珍珠港为开端,太平洋战争爆发。战争初期日军获得令人眼花缭乱的胜利,但同时陷入对多国作战的局面;也使其对华战争陷入绝境:既无法集中兵力迅速结束对华战争,也无法从中国抽身专注于太平洋战场。

由于中国的持久抗战,使日本陷入进退维谷的窘态。早在对美开战一年前,日本在华派遣军司令部向东京报告称,满洲事变已近10年,中国军队的作战意识仍然旺盛。日本陆军参谋总长在上奏战略兵力部署时,天皇叹息道:“拿破仑入侵莫斯科败于消耗战和游击战曾有先例,日军不会在中国陷于困境吗?”日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长在对美开战前夕就提出,在任何情况下,日军在华占领地域显然是指导综合战争的基础,并占有供给战争资源的地位。

基于这些理由,日本调整对华战略:尽可能在发动对美作战之前解决中国战事,并准备转入“持久态势”,控制已有占领区,将其变为日本的“兵站基地”。1941年,日军为防止八路军乘美日开战之机反攻,在华北展开全面“扫荡”作战,采取“分进合击”“铁壁合围”“梳篦清剿”等战术,集中兵力连续扫荡,所到之处实行毒辣的“三光”政策,使抗日根据地遭受空前摧残。虽然我抗日根据地比一年前缩小了许多,但日军必须派兵驻守,反而吸住和分散了许多日军。


中国胜利完成历史使命

在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同盟国按地域、独立战略区和战略指挥体系,划分为6大战场,即苏德战场、欧洲战场、中国战场、东南亚战场、西南太平洋战场、太平洋战场。不难看出,这6大战场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中国战场有着密切的战略联系。围绕中、美、英、苏和日、德诸国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都是围绕中国为牵制和战胜日本,阻止其南进、北进而进行的,许多看似孤立的事件,实际上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链条上的一环。

先征服中国,取得巨大的人力物力资源,然后南进南洋、北进苏联远东地区是日本既定大战略,也是德意日“轴心国”制定的“东西对进”战略协同计划。当德国横扫欧洲,日本乘胜发动太平洋战争时,因大部日本陆军和一部分海军深陷中国战场,使其大量兵力不能调往太平洋战场,为美英等国争取了巨大的战略利益;更使日、德两军在中东会师的计划无法实现。当德国向苏联发动进攻时,在希特勒催促下,日本曾一度想按原定计划向苏联发动进攻,但因无法从中国调兵而被迫搁置,使苏联避免了两面作战威胁,得以从东线抽调大量兵力对付德国的进攻,实现了盟国“欧洲战场首先胜利”的战略计划。

中国战场是战胜日本的主战场,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是抗击日军的唯一主战场,抗击日本陆军总兵力的80%。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仍有70%的陆军深陷在中国不能自拔。在广阔的东方战场,只有中国同日本侵略者进行长期大规模的殊死搏斗。如果没有中国对日军的沉重打击,后来盟国的“先欧后亚”战略布局就无从谈起,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整个进程将被改变。

历时14年之久的中国抗日战争,中国军队伤亡380余万人,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达3500余万人。中华民族付出如此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完成了伟大的历史使命。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原战役战术部部长)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