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日本立命馆学园总长川口清史在京都举行的首届“世界孔子学院论坛”开幕式上致词。当天,首届“世界孔子学院论坛”在日本京都开幕,来自世界28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20多所中国高等院校的代表出席了此次论坛。在为期两天的论坛期间,与会代表将就孔子学院的办学经验及体会等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新华社记者吴谷丰摄
全球掀起学汉语热潮
有“汉语托福”之称的“HSK”是“汉语水平考试”的汉语拼音缩写形式。它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标准化考试,可以说是外国留学生进入中国高校学习的“敲门砖”。HSK于1991年正式推向海外,最初第一次对外公开招考只有39人参加,而今年刚刚结束的HSK,在中国40多个城市举行,共有3.5万名外国考生参加,人数创历史新高,“汉语热”由此可见一斑。
3月在北京举办的“世界汉学大会2007”是一次高水平、高规格的世界性汉学大会,主题为“文明对话与和谐世界”。这次大会吸引了70多位国外著名汉学家及数百位国内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教授。会议就“中国形象”、“汉学定位”、“汉语国际推广”等议题展开对话。据法国教育部汉语教学总督察白乐桑介绍,在短短6年时间里,法国中学生学习汉语的人数就已经超过了法国学校开设的其他4门外语课的学习人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周质平也介绍,2005年至2006年,普林斯顿大学选学汉语的学生人数增加了50%,上升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位。
过去,学习汉语的法国人大都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古老、悠久、高雅的文化,学中文仅仅是凭兴趣;而现在,许多人不仅出于对东方古老文化的好奇,也为了自己将来就业、事业的发展等原因开始学习汉语。巴黎的街头打出一幅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学汉语吧,那将是你未来20年的机遇和饭碗。
为更好地满足外国人学习汉语的需求,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已在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40所孔子学院。海外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3000万。建设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促进中外语言和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化,发展人类多元文化,共同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举措。
文化魅力为汉语热升温
汉语热首先是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分不开的。只有中国经济实力到了一定的水平,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世界才能听到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市场能给别人提供机会的时候,人们才会重视你的语言,想了解和研究你的文化背景。
另一方面,面对现代化发展带来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日渐严重的人类精神危机,人们发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更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华夏文明不仅有着深厚根基和悠久传统,而且有着符合自然规律、符合人类文明进步要求的核心价值理念。中华文明以“和”、“合”以及“道法自然”为核心的价值理念是人类的智慧,对人类解决工业文明困境问题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和价值引导作用。“天人合一”,承认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有“道法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维护人类自身利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中国格言被誉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黄金法则”,悬挂在联合国的大厅上。现在西方很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站到了科学的尖端,却把人类赖以生存的目光聚焦到中国传统文化上,并且提出了人类应该回到2500多年前的孔子那里汲取智慧。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未来的世界不是以中国文化为主导的,那将会是全人类的悲哀。
语言是国家文化的符号,海外人士为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所吸引,汉语热的出现才成为可能。汉语热折射出中华文化宝库的灿烂光辉,还有待更多地挖掘和发现。
如何使汉语热成为一个长期现象?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博士杨富雷在“世界汉学大会2007”上说:“‘汉语热’是个很简单的词,应该让外国人学习汉语变成一种长期趋势、一个持续过程。”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最基础的当然是从学习这个国家的语言开始。为了让汉语更好地推广出去,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把汉学热变成一种长期趋势、一个持续过程持久进行下去,我们能做什么呢?
其一、重视汉语教材的编辑出版,重视汉语教学师资人才培养。目前国际汉语教材普遍存在观念陈旧、数量不足、缺乏针对性等问题。汉语国际推广的教材在编写时要针对不同对象编写适合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不同语种的汉语教材,教材要分级别,考虑使用对象,既有针对中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教材,也有针对成年人的教材,要编辑出版多媒体教材,以便于需求者用MP3、网络等手段学习。5月17日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与美国耶鲁大学确定合作开发一套适合外国人学习的汉语教材《环球汉语》(I Speak Chinese),主要面向国外大中学生,最终在全球范围建立一个汉语学习的统一品牌。对汉语师资严重短缺问题,国家已批准设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学位”,以扩充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
其二、提高作品的翻译水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4月6日在北京举行的“中译外——中国走向世界之路”高层论坛上表示,作为沟通中外交流的桥梁和媒介,翻译工作直接决定中国对外传播的效果,也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水平和人文环境建设的具体体现。翻译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外国读者对我国文化接受的程度翻译工作是推进中国文化更大规模“走出去”的重要环节。
其三、继续办好孔子学院。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预计,全球孔子学院的数量到今年底将达到200所,如何确保这些学院的汉语教学质量,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其四、开展各种形式的“中国年”活动,让更多国家的普通老百姓了解中国。通过这些活动,让他们了解中国的服饰、饮食、风俗、文化等并进一步激发学汉语的热情,通过相互交流,促进双方更好地理解与合作,在国家之间、民众之间架起友谊的桥梁。
总之,要让汉语热持久下去,让西方真正了解中国,最终还是要取决于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强大以及中外交往的频繁程度。(张殷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