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如何进化为庞然大物,称霸陆地?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试图寻找答案。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11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宣布,他们在南非自由州省发现的恐龙化石新品种或许能为这条进化链补上关键一环。
新品种
南非金山大学贝纳德·普里塞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亚当·耶茨介绍说,这种新发现的恐龙属于食草类恐龙,生活在侏罗纪早期,距今将近1.95亿年。
这种恐龙化石出土于自由州省北部斯皮奥山。研究团队负责人耶茨把这一新品种取名为“Aardonyx”,意为“地球之爪”,指斯皮奥山上那些嵌有化石的水泥状岩石。
研究人员从化石中整理出两副“地球之爪”骨架。这两头恐龙均未成年,其中较大一头年龄7岁左右,体长约7米,站立时高近6米。耶茨估计,成年“地球之爪”体重半吨,体长可能达到15米。
研究团队成员、美国西伊利诺伊大学古生物学家马修·博南说,“地球之爪”生活时期,陆地由体型较小的原蜥脚类恐龙统治,“地球之爪”与它们有许多共同点,特别是靠两条下肢行走,但它也能够四肢全部着地行走。
四条腿行走,是后来出现的蜥脚类恐龙显著特点。蜥脚类恐龙颈长,腿粗如树,尾巴细长如鞭,是恐龙时代陆地上最大脊椎类动物,如雷龙,体长可达30米。
耶茨认为,“地球之爪”堪称雷龙这些庞然大物共同祖先的近亲,“之前没有人发现这种恐龙,它在恐龙‘家谱’中的位置非常有意义”。
过渡性
研究人员认为,“地球之爪”可以作为恐龙从“两腿”进化到“四腿”的例证。
“这项发现非常重要,因为“地球之爪”是一种过渡性动物……它为我们观察这些巨型生物(蜥脚类恐龙)早期进化状态打开一扇窗,”博南说。
研究人员假设,斯皮奥山在侏罗纪早期枝繁叶茂,是一片大沙漠中的绿洲,吸引各种不同种类恐龙前来觅食。
博南形容说,“地球之爪”行动笨拙,头部小,腹胸宽,以海量树叶为食,就像雷龙一样。由于斯皮奥山植被茂密、树叶丰富,它们可以吃得更多,体型因此变大,但由于它们过于大腹便便,仅靠两条下肢难以保持平衡,不得不加上两条较小的上肢,最后,上肢逐渐进化成前腿。
博南说,四腿行走使动物能够承受自身更多体重,而且抵御拥有锋牙利齿的食肉动物时,庞大体型经常是它们唯一的优势。
耶茨等人估计,“地球之爪”等一批恐龙最后死于一场严重干旱。
耶茨本人并不太喜欢用“遗失环节”一词评价他们这项发现,因为生物进化并非单纯按线形顺序展开。但他说,这一说法的确至少能体现他们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
“发现‘地球之爪’能帮助我们弥补在蜥脚类恐龙进化史上的一条知识鸿沟,说明一种两腿类动物是如何开始拥有四腿类动物生活所必需的特点,”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家保罗·巴雷特告诉美联社记者。
这项发现发表于11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英国《皇家学会生物学分会学报》上。
- 2009-10-25美国发现罕见“迷你恐龙”体长70厘米体重1.8斤
- 2009-10-23美发现全球最小恐龙化石 高10公分长71公分
- 2009-10-11山东诸城恐龙化石群疑发现恐龙新属种
- 2009-11-13老汉去深圳打官司儿女反对难成行 只好委托他人去
- 2009-09-28科学家发现最早的带毛恐龙化石
- 2009-09-18陕西神木发现1.5亿年前恐龙脚印化石
- 2009-09-16英国科学家称找到DNA也无法复活恐龙
- 2009-11-13安徽一法院称刑案被告“捐款”后可从轻量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