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刊文称亚洲崛起决定未来世界125年
www.fjnet.cn?2012-10-11 16:13?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张君劢的预言与亚洲未来 但全球文化的多样性无法掩盖几乎所有国家(朝鲜和古巴除外)所选择经济道路的基本统一性。这个模式最早于十九世纪出现在工业化过程中的欧洲——从农村自给自足到城市职业生活方式的巨变和以消费为导向的经济发展——如今在世界上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各个角落无限复制。 表面上,这听起来像是早就该到来的世界财富再分配。路易威登前不久在乌兰巴托开了一家专卖店,而在发现蒙古之前,全世界农矿产品采掘者和交易商已经使安哥拉的饭店房价雄冠全球,他们还把目光投向饱受战争蹂躏的阿富汗,觊觎着该国的石油、黄金、铁矿、铜矿和锂矿等宝藏。 但当我们获悉极地冰盖正迅速融化、美国发生干旱、各地天气反常的消息时,我们只能惊叹于将迄今为止仅几亿欧美人享有的美好人生带给几十亿人的狂妄工程。 毋庸置疑,它会以失败告终,而其影响——政治的、经济的和环境的——将决定今后百余年的局面。 在中国,从农村到城市的史上最大规模人口流动方兴未艾。2010年8月,北京城外持续11天的100公里大堵车勾勒出了触目惊心的中国新城市未来景象,到202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可能会新增3.5亿,这超过了美国的总人口。中国现在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到2025年,它将需要修路约50亿平方米才能避免现有的公路变成巨型停车场。 北美的能源激增也许会减轻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但现在轮到中国热衷于从外国获取能源。 “崛起中的”国家还必须应对严峻的国内挑战。南非取得了金砖国家经济地位,如今要与工人阶层中的强烈不满情绪作斗争。在印度中部,山区部族反抗采矿公司夺走他们的土地,因而发动武装叛乱。 亚洲经济增长的最大受益者本身似乎并不十分满足。加利福尼亚南部大学前不久对中国城里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与1990年至2010年间富足与消费水平增加三倍相比,“没有证据显示生活满意度明显上升”。 当然,这是亚洲许多伟大思想家和领导人早就预料到的。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哲学家张君劢像吉卜林在1889年一样清楚地认识到,西方的强大力量使收入、资源和机会集中到一小部分人手里,而大多数人永远处于追赶状态,“孰强孰弱,孰优孰劣”是显而易见的。 但张君劢并不像吉卜林担心的那样认为东方有朝一日会与西方并驾齐驱。他预言,未来会呈现“多而不均,富而不安”状况。 在全世界政冶和经济危机日益加深之际,张君劢的描述“也许”听起来太幼稚。因为他所忧虑的那个未来——东方迟迟不能变成西方的那种形象——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并使今后年的前景让人心情沉重。(作者印度小说家、散文家潘卡杰·米什拉)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