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际> 环球要闻 > 正文

入侵中国网络15年 美国政府看到了什么?

www.fjnet.cn?2013-06-14 08:50? ?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时评

“棱镜”惊心

警钟敲响

连日来,美国“棱镜”秘密情报监视项目引发的风波愈演愈烈,其涉及面之广,影响力之强,令全世界为之惊心。在沸沸扬扬的“棱镜”事件背后,两个问题尤其值得思考。

思考之一,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如何平衡?

在白宫看来,情报监视是为了防范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最终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全。更何况该项目还受到司法、立法、行政三个分支的监督,是“完全正当”的做法。照此逻辑,斯诺登的泄密行为会为美国情报搜集能力造成重大损失。

不过在一些媒体和民众眼中,政府大规模监视私人通讯未免有“滥权”之嫌。尤其在“9·11”恐怖袭击后,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普通民众的监视,赋予有关部门更多的侦查和搜查权。虽然奥巴马日前安慰国民:“没人在监听你的电话”,相关部门“分寸拿捏得很好”,但谁又能够确定,国家安全局的网络监管就会对美国公民网开一面?

应该说,出于对国家安全的考虑,一定的监管无可厚非,然而“度”的把握至关重要。如何界定,又如何实施,无疑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思考之二,面对发展并不平衡的网络世界,处于弱势的国家如何保护自身权益?

“棱镜”事件之所以触目惊心,不仅因为涉及美国国民,也因为其他国家被卷入其中。

作为互联网的发源地,美国控制着互联网的大部分域名根服务器,拥有一大批互联网跨国公司。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在网络空间的优势甚至高于现实世界。然而与此同时,互联网早已成为全球亿万人共同使用的重要基础设施,要保持互联网的“公益性”,防止其成为被利用的工具,恐怕不能依靠美国一国的“自觉自愿”。

“棱镜”事件曝光后,大西洋彼岸的欧洲一片哗然。欧洲诸多互联网业者呼吁,欧洲应该拥有自主、强大的网络产业,这不仅事关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能使欧洲独立于美国情报机构的全面监控。

“棱镜”事件也为中国敲响了警钟。有媒体援引斯诺登的话表示,美国政府自2009年以来,一直入侵中国内地及香港特区的电脑,监控目标达数百个。这一说法的真实性或许尚待核实,但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飞速发展,中国成为网络攻击的主要受害者已是不争的事实,并为此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如今,互联网已成为全球亿万人共同使用的重要基础设施,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符合全世界的共同利益。因此,除了自建网络产业,竖起严密防线,最重要的还是通过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来自网络的威胁。比如通过联合国这一主渠道,推动建立公正、民主、透明的互联网国际管理机制,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杜绝权力的滥用,让世界各国的民众在安全的环境下共享互联网带来的便捷。

动态

身处香港

俄欲提供政治避难

斯诺登现身处香港,具体位置不明。他在媒体13日刊登的专访中说,他将继续留在香港,准备好应对美方的引渡努力。斯诺登表示,他将留在香港,让法院“决定我的命运”,他也誓言会继续揭露监控计划内情。斯诺登说:“我既不是叛徒,也不是英雄。我只是个美国人。”

路透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发言人佩斯科夫6月11日称,若斯诺登向俄罗斯提出请求,俄会考虑向其提供政治避难。普京称,斯诺登所披露的监控手段应用广泛,鉴于国际反恐的需要也是合情合理的,但这些手段必须合法利用,不能背着老百姓进行。他在接受俄《今日俄罗斯》采访时称,“在俄罗斯,不经法院允许,不得监听电话对话内容。”正在巴西访问的俄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12日告诉俄塔社记者,他没有接到斯诺登的政治避难请求,但“如果他提交请求,我们会予以考虑”。对此,斯诺登说:“我很高兴,一些政府拒绝屈从于大国的威胁。”

“维基揭秘”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12日对曝光美国政府秘密情报监视项目的爱德华·斯诺登提出建议,希望他向俄罗斯或者南美洲国家寻求政治避难。“我认为,他最好考虑这个建议,”阿桑奇12日晚接受《今日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说,“他还可以尝试在南美洲找到类似的(政治避难)机会……拉美国家对这种请求有真实兴趣,当然,普京了解这种游戏很长时间了。我确信,一旦这样的建议摆上桌面,它就不会收回。”

(本报综合报道)

(北京日报)

  • 责任编辑:林晨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虎扑篮球_虎扑nba-社区*论坛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虎扑篮球: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