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原题:《波茨坦公告》还原钓鱼岛真相
5月26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德国参观波茨坦会议旧址时表示,《波茨坦公告》第八条重申了《开罗宣言》确立的原则,那就是日本必须归还他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
这一早已成历史定论的表态,却引起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的多次狡辩。
对此,中国外交部长王毅5月29日再次发声,直言日方“缺乏常识、不可理喻”。王毅同时敦促一些日本政客老老实实地再去做一次学生,重新看一遍《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不要再说缺乏常识的话。
那段发生于1945年迄今已经尘封了68年的往事,究竟是怎样的情境?当时以及更早前的1943年(《开罗宣言》)前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两份具有历史意义的法律文稿又记录了什么?
本报记者遍寻中国海峡两岸和美国、日本的档案馆及采访有关人员,再读历史再现往事。
历史是一面镜子,后人的态度和立场,在这面镜子前无所遁形;公告是白纸黑字铁证如山,历历往事不可能如烟般散去无形,无论有些人如何百般涂抹和狡辩。
《波茨坦公告》的台前幕后
“(西席林霍夫宫)是一座二层楼四边带耳房的褐色石房子,当中有一个院子——现在铺满了苏联人种植的二十四呎宽的红星花坛,由天竺葵、粉红玫瑰花和紫阳花组成。三个同盟国的国旗在宫殿的正门前飘扬。”
这是美国前总统杜鲁门回忆波茨坦会议时的“开场白”,描述的正是1945年7月26日著名的《波茨坦公告》诞生之地的场景,这里也是德国最后一个王储的旧邸。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美苏英三个盟国的领袖杜鲁门、斯大林、丘吉尔选择于此召开了代号为“终点”的秘密会议。
彼时的欧洲战场上,从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至1943年冬天的转折,到1945年5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同盟国的好消息正在接踵而至。
早于德军屈服的三个月前,雅尔塔会议已经开始为美苏英三大战胜国划分势力范围。接下来,商讨对德处置问题、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等终于摆上议程。
显然,这场二战期间三国首脑的“终点”会晤,是奠定二战后国际格局的起点之一。
会议之外,美英领导人的“最后通牒”
按照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后来的说法,杜鲁门率美国代表团抵达波茨坦之初,原本仍打算遵循罗斯福总统对战后世界秩序的观点:建立美、苏、英、中组成的“四大警察”来维持和平。
不过,没有与会的中国正处在“四强”的边缘上:欧洲战场即将落幕之际,中国仍在顽强抵抗日军侵略。
由此,波茨坦会议的另一重点便是,敦促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尽早结束亚洲战场。
实际上,杜鲁门赴会之前,已手握一份敦促日本投降的“最后通牒”草案。这份初稿是由美国助理国务卿格鲁1945年5月时起草完毕的。当时,格鲁建议立即发布公告,以配合盟军在冲绳的作战。美国军方则坚持要等到日本拒绝投降、盟军进攻日本本土时才发表,但杜鲁门决定在波茨坦会议期间发布。
在《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中,美国总统详细描述了他的想法:“这个草案我想同丘吉尔讨论一下。这将成为美国、英国和中国的政府首脑们的联合公告。在我于7月24日送给他看一份草案的副本之前,我会等待参谋长联席会议在我们的军事战略方面达成协议。”
很快,丘吉尔回复杜鲁门,他赞同公告的措词,并同意由杜鲁门自行处理发布这项文件。
由于苏日曾于1941年4月13日签订《苏日中立条约》,又称“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因此美英领导人对“最后通牒”的商讨并非在波茨坦的十三场三国首脑正式会议上,而是在会议期间私下进行的。
7月26日,通过时任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中国国民政府蒋介石告诉杜鲁门,他同意这份公告,但是希望三个发起国的政府首脑的名字次序更换一下,把他的名字放在英国首相丘吉尔之前,一如《开罗宣言》时的排名,使他在国际国内都有面子。
当晚九时二十分,杜鲁门从柏林发出了“美英中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其中第一条写道:“余等:美国总统、中国国民政府主席及英国首相,代表余等亿万国民,业经会商,并同意对日本应予以一机会,以结束此次战事。”
经过斗争,“归还中国”表述写入宣言
《波茨坦公告》列出了美英中向日本开出的条件。其中,涉及中日领土问题的具体表述,主要内容继承于《开罗宣言》。公告第八条表示: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之其他小岛内。
《开罗宣言》的发布早于波茨坦会议1年多时间。1943年11月,中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应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之邀,以“一强”身份出席开罗会议,宣示对日协同作战的宗旨,商讨处置日本侵略者的安排。
席间,围绕《开罗宣言》的草案讨论,与会的中英代表激辩起来。
英国代表认为,宣言草案中对日本占领的其他地区都提“应予剥夺”,惟独满洲、台湾和澎湖写明应“归还中国”,不如将满洲、台湾和澎湖统一改成“必须由日本放弃”。但中国代表王宠惠坚决反对。王宠惠说,外国人对于满洲、台湾、澎湖,带有各种各样的言论和主张,英国代表想必时有所闻,如果《开罗宣言》不明确宣布这些土地归还中国,而使用含糊的措词,那么,联合国家共同作战和反侵略的目标,就得不到明确的体现。《开罗宣言》也将丧失其价值。
中国代表得到了与会美国代表的支持,英国代表只好放弃修改。
此外,史学家梁敬錞在查阅开罗会议相关史料时还注意到,原草案梳理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时一度漏却“澎湖”,幸好中国代表杨宣诚发现,后由丘吉尔亲笔补充加入会议记录。
最终,宣言中的相关表述为“被日本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应归还中华民国”。
蒋当天日记,谈及“美国共管”问题
事实上,如果蒋介石愿意,这句措辞中本还可以加入归还“琉球”的字眼。
据历史学家张其昀所著《开罗会议纪实》(1953年出版于台湾)中的回忆,罗斯福现场问道:“在台湾的东方还有一个什么群岛,你的意思以为如何?”蒋反问:“你所说这个群岛是不是指琉球而言呢?”罗说,“就是琉球”。
蒋介石在与罗斯福会谈当天写的日记里表明了自己的顾虑。他写道“惟琉球可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此由余提议,一以安美国之心;二以琉球在甲午之前就已属日本;三以此区由美国共管,比归我专有为妥也”。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认为,虽然没有相关史料,但蒋介石当年对美国确有疑心。
不过,开罗会议后,罗斯福还曾数次提及琉球问题,并主张把琉球交还中国。王建朗研究发现,1944年1月12日,罗斯福对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再谈及此事,罗斯福说:斯大林熟悉琉球历史,他完全同意琉球属于中国并应归还给中国。《波茨坦公告》将把日本的领土限于本州、四国、北海道、九州及我们决定的小岛内。
在今天的部分日本政客看来,钓鱼岛在《波茨坦公告》发表之前就已经成为所谓“日本领土”。但事实上,1895年日本利用中国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败局已定,秘密将钓鱼岛编入日本“冲绳”版图本身就是非法窃取行为。随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让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5月30日表示,有关钓鱼岛问题的历史经纬是清楚的。《开罗宣言》规定将日本窃取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国。《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钓鱼岛从来就不是琉球的一部分。
丘吉尔的算盘和杜鲁门的坚持
开罗会议上,中方还曾希望“从日本手中接回香港”,但终因英国人的傲慢而作罢。
中国身为“四强”之一的不受尊重,也由开罗会议延续到波茨坦会议。
杜鲁门在回忆录中写道,1945年7月17日,波茨坦会议第一天,当他提议美英苏三国首脑会晤结束后,召开由英、俄、中、法、美五国外长组成的外长会议,讨论欧洲战后的各种具体议事项目时,丘吉尔和斯大林齐声反对中国的加入。丘吉尔的理由是,中国在击败欧洲敌人时贡献太小。
而在虎扑篮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忆录《胜利与悲剧》中,丘吉尔透露,斯大林曾秘密告诉他,苏联代表团将要离开莫斯科时,日本大使送给斯大林一份没有抬头称呼的电报。
电报是由日本天皇发来的。内容说,日本不能接受“无条件投降”,但是准备在其他条件上妥协。
丘吉尔随后向杜鲁门转述了这一消息,他向杜鲁门提议,能否换一种“无条件投降”之外的说法,既使美英可以得到将来和平及安全的主要保障,又让日本在满足战胜者一切必要的保障之后,还可以保留一些军事荣誉的外观,并且得到国家生存的一些保证。
不过,杜鲁门连同他的幕僚们盘算之后,仍在7月26日的对日“最后通牒”中,坚持使用了“无条件投降”一词。
原子弹投放,迫使日本接受“公告”
其实,《波茨坦公告》发布之前,杜鲁门和丘吉尔在强迫日本投降的议题上已有方案。
丘吉尔回忆说,7月17日,震动世界的消息来了。下午,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把一张纸放在丘吉尔面前,上面写着,“孩子们满意地生下来了”。这句神秘的暗语即是指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
之后,日本首相铃木还在记者招待会上声明:《波茨坦公告》不过是开罗宣言的改头换面,因此“政府认为公告并无任何主要价值,只有对它置之不理,我们只能为战争到底向前迈进。”
杜鲁门随之下达命令:原子弹预定于8月3日以后投下,除非日本在那一天以前宣布投降。
8月6日,在广岛爆炸的原子弹令世界震惊。两天后,另一颗原子弹在摧毁长崎的前一天,苏联决定,提前出兵中国东北,加入《波茨坦公告》。
于美英而言,这一突然出兵的消息已经无法得到他们的好感。事实上,在长达17天的波茨坦会议期间,杜鲁门和丘吉尔对斯大林不断索要“战利品”的讨价还价颇为反感。“波茨坦会议有建树者少。”多年后,基辛格评价该会议时形容说,这是一场“聋子”的对话,而在正式议程上根本未列入的原子弹投放却成为“波茨坦会议期间最重要的一件事”。
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战争结束。
不过,履行了“出兵承诺”的斯大林仍然对华索取了他的“报酬”:1945年8月14日,日本正式投降的前一天,国民政府代表团与苏联代表团在莫斯科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包括承认外蒙古独立,大连港无偿租给苏联……
《波茨坦公告》予中国之权益的同时,还来不及保护弱国不受强权的欺凌。至此,扩张的苏联与美国一起,成为二战后一东一西两个政治巨人。
未几,冷战揭幕了。(《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邓媛 发自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