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中俄媒体都在跟踪报道同一个新闻——莫斯科将建起一座“中国城”(俄媒将之称为“唐人街”)。据国内媒体此前的报道,“中国城”将由中国光大国际建设工程总公司与俄罗斯AFI开发公司联手在莫斯科投资开发,现在双方已正式签订合作协议。俄罗斯《生意人报》7月30日进一步披露说,未来的“中国城”将由商业和物流中心、海关和防疫站、联邦移民局办事机构及一座两星级宾馆构成。媒体期待,这能为华商“提供一个合法、合规、有法律保障的良好经营场所”。
乍一看,这无疑是饱尝艰辛的在俄华商难得的重大利好。在切尔基佐夫市场被俄方突然关闭后数万在俄华商都在思考未来的日子何去何从。部分华商向莫斯科市内其他大市场转移,希望在那里从头再来、东山再起。但也有人认为,如果只琢磨“转场”而不思考“转型”,那很可能是“刚出龙潭又入虎穴”。因为,只要“灰色清关”的阴影一天不散,在俄华商就难保今后不会再次遭遇滑铁卢,就不会彻底逃脱“少数俄非法商人无忧无虑拿大头,大多数华商提心吊胆拿小头”的怪圈。
然而,尚在计划蓝图上的“中国城”就是在俄华商的“伊甸园”吗?俄方传来的消息似乎并没有媒体猜想得那么让人兴奋。7月30日,莫斯科市政府发表声明称,莫斯科市不可能建大型中国商贸中心,这样的中心只可能出现在莫斯科州。同日,莫斯科消费市场与服务局第一副局长斯莫列夫斯基向笔者透露,“莫斯科市内没有兴建此类市场的用地,将来如果要建,那也只能在莫斯科大环之外(即莫斯科州)”。因此,“中国城”很可能沦为一纸空谈。
事实上,不论是切尔基佐夫的突然关闭,还是未来所谓“中国城”的可能难产,究其原因还是俄罗斯人并不愿意看到华商过多和集中。
近两年,俄罗斯大幅度收紧移民政策。2006年底,俄联邦移民局局长罗曼达诺夫斯基曾明确强调,俄坚决禁止在其境内出现类似于“中国城”的那种外国移民聚居区。俄移民局副局长帕斯塔夫宁曾透露,“根据俄一些学术调查研究结果,如果外国移民在俄罗斯任何一个地区的数量超过当地俄国居民人数20%、特别是这些外国移民拥有完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那么这将会造成族群紧张,让当地俄国居民感到非常不舒服。”
“中国城”不是没有前车之鉴,早在2007年6月,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就在莫斯科市举行了奠基仪式。按计划,这个被称为“华铭园”的项目一期工程应于今年7月完工。但现在,这一项目在俄罗斯进展得并不顺利。与此同时,由上海某大公司投资兴建的、位于圣彼得堡市的“波罗的海明珠”项目也因被视为“中国城”而遭到了当地人的强烈抵制。
可见,即便要建一个未来华商的集散地,“中国城”、“唐人街”这样的名称也先要改旗易帜。起码,“在什么山唱什么歌”,不要惊动俄罗斯人对外来移民的紧绷的心。
' />不久前俄罗斯电视台称,北京制订了一个秘密计划,决定夺回俄罗斯偏远而辽阔的远东地区。中国的策略包括鼓励移民定居俄罗斯、跟俄罗斯女人结婚以及对当地企业巧取豪夺。
事实上,俄中两国关系远远要比俄罗斯民族主义者毫无来由的恐惧来得迷人。过去10年,在俄远东工作的中国移民其实在减少。而在莫斯科,当局最近关闭了切尔基佐沃大市场,造成数千中国人失业。
多数专家认为,中国的战略目标不包括俄罗斯远东或领土扩张。北京的关注重心在其他领域,包括发展、与台湾统一及内部稳定。据欧洲改革中心的中俄关系学者波布 -罗博士认为,北京对莫斯科构成的真正挑战略有不同。他认为,中国的崛起将导致“俄罗斯从地区和全球决策中逐步边缘化”。他说,中国不想军事侵略俄罗斯,因为他们知道会输掉的。俄罗斯仍然自视为全球大国,任何影响力的丧失都将引起克里姆林宫不安。最近9年来,俄罗斯努力恢复超级大国地位。不过,莫斯科之外很少有人怀疑,美国日益动摇的全球和经济霸权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来自北京而非莫斯科。
与此同时,中俄民间交往蓬勃发展。10 年前,中国的抚远不过是个村庄,如今它已是一个繁忙小城,商品价格不到俄罗斯的一半。时下每天都有数百俄罗斯人光临,他们花不多的钱来个两日游,跟当地中国人讨价还价,而商贩也都很快掌握了俄语。23岁的俄罗斯游客伊戈尔坦承:“我还不会用筷子。”当地俄罗斯人进入抚远无需签证。这让抚远的商贩很满意,他们当中许多人来自中国其他地方。42岁的店主李文说:“我喜欢俄罗斯人。他们不挑三拣四。”
在哈巴罗夫斯克,很少有当地人认为远东会脱离莫斯科。尽管中俄彼此了解加深,但两国文化仍然大相径庭。中国人把俄罗斯人视为西方人。克里姆林宫面临的更紧迫问题是俄东西部日渐疏远的现实。
尽管中俄在不久前的军事演习中展示团结,但两国不再平起平坐。俄罗斯或许视中国为战略上抗衡美国的重要力量。但中国人心知肚明,是他们而不是俄罗斯会成为世界最新超级大国。据波布-罗认为,中国无意在战略上向莫斯科看齐,从而破坏北京与华盛顿更重要的伙伴关系。“华盛顿仍是全球唯一不可或缺的伙伴。 ” (作者卢克-哈丁,汪析译)
' />大批商人在市场门口等着取货
N环球时报新晚
最近几天,有关“莫斯科将兴建大型中国商贸中心”的说法在俄罗斯媒体中流传,也令很多因切尔基佐沃市场被关闭而没有着落的华商精神一振。然而,切尔基佐沃市场紧急指挥部及莫斯科市政府7月30日对要建“中国城”的说法却含糊表态。莫斯科市长强调,就算建,也只能建在莫斯科大环外(相当于郊区)。
7月30日,莫斯科消费者市场与服务局官员在发布会上表示,俄方不会在切尔基佐沃市场原址上建立一个新的商贸市场,原址会用来兴建体育设施。至于外界关心的,是否会在莫斯科其他地方兴建大型中国商贸市场,目前还在研究之中。莫斯科市政府也发表声明说,莫斯科市“不可能建大型中国商贸中心”,“这样的中心只可能出现在大环外”。
对此,俄中国总商会的陈女士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兴建“中国城”的说法可能只是猜测。目前很多华商在取货和找新市场的期间仍受到俄方勒索,请律师是总商会近期的主要工作。
另据报道,“华人华商大市场问题临时协调小组”与莫斯科市消费市场和服务局行动指挥部7月30日举行会晤,讨论了华商清理切尔基佐沃市场摊位及运出货物的事宜,并取得一定进展,在提货时间和现场秩序维护等问题上都达成了共识。“华人华商大市场问题临时协调小组”组长、俄罗斯中国总商会会长蔡桂茹说,经过交涉,俄方同意进一步采取措施以维护市场内秩序;同意中方临时协调小组和俄方行动指挥部成员共同检查市场内的违法行为;同意将华商进入市场清理摊位和运出货物的时间确定为9时至22时;同意及时到现场处理华商举报的违法行为等。蔡桂茹说,俄方有关工作人员的态度是“诚恳的、认真的”,希望大多数华商能够平安地将货物从市场内运出。
' />科尔尼洛娃说:“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士都是根据法院决定驱逐出境的。在做出驱逐决议后5年内不会再向这些人发放俄罗斯的入境签证。”
科尔尼洛娃补充说,从年初起大约12万名外国人因违反护照签证规定被追究行政责任,因违反移民法律被罚款的数额为43020万卢布。
科尔尼洛娃指出,今年上半年发放的工作许可数量减少了一倍,从37.77万减少到17.79万。
科尔尼洛娃解释说:“这是因为莫斯科劳动力配额大幅度减少的原因。如果说2008年这种配额为60万的话,那么2009年计划发放的工作许可则只有20万。”
' />记者今天连线温州市对俄贸易服务中心的业务经理张宋兴。他告诉记者,这两天,莫斯科切尔基佐沃市场内,华商被扣押的货物正在被分批次地不断运出。“每天都有被取回的货物运到我们的仓库里存放,如何安置大批取出的货物成了商人们眼下颇为头痛的事。”张宋兴说,尽管面临着安置和销售等一系列难题,但是货物能被拿回也就意味着商人们的损失将大大降低。
在俄联合华人华侨商会副会长、诸暨商会会长赵建华已经在俄经商15年,他告诉记者,现在切尔基佐沃市场周边的仓库不但租金翻了几倍,而且只要有空地,就会立即被排队等存的货物“填满”。“以前一个容量约为70立方米的集装箱,堆放的月租金为1000至1500美元,稍微远点的地方费用只要800至1000美元,现在每天的价格都在上涨,一些居民的院子里也被堆满了货物。”
“如果你想继续留在俄罗斯经商,就必须做到‘三合法’,即货物合法、经营合法和身份合法,‘灰色清关’的路子是走不通了。”谢榕芳说。
谢榕芳向记者透露,温州对俄贸易服务中心的负责人眼下正在与当地政府积极联系,准备在俄罗斯建立一个国际工业园区。该工业园区初步选定的建园地离莫斯科仅十几公里。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温州制鞋行业的龙头企业——康奈集团就联合黑龙江吉信集团在俄罗斯乌苏里斯克兴建了一个经贸合作区,将原材料或半成品从国内运到那里进行后期加工后,可以名正言顺地打上俄罗斯制造的标志,无需再受“灰色清关”之累。据了解,一双皮鞋从温州到莫斯科市场,灰色清关成本为5美元,而用半成品在园区加工成本才1美元,一双鞋能节约4美元。
“现在我们正在多方努力,力争尽早能办成此事。”谢榕芳满怀期待地说,希望能通过这一途径,让温州商人在俄罗斯获得永续发展的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