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改革·发展 > 正文
不能以“想象的腐败”否定改革尝试
www.fjsen.com?2009-09-04 10:30?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据新华社报道,在今年高考招生中,临沂师范学院投档考生中有十几名考生由于“综合素质评价低”而被退档,同时也有刚上投档线的考生因为“综合素质评价高”被录取。据悉,此前山东省虽然将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写入电子档案,并成为录取依据之一,但由于缺乏具体操作标准,这一政策两年来一直停留在政策层面。

  这样的新闻自然引起舆论的争议。许多人忧心忡忡地称“综合素质”恐成高招新暗箱,“综合素质”会变成一场关系运动,成为滋生高招腐败的新温床———逻辑是:“综合素质”是一种很难量化的东西,以此作为退档和录取理由,很容易成为权贵侵害高招公平的漏洞。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高考分数高而综合素质低者被大学退档,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发达国家的大学,或许立刻被当成素质教育的经典美谈,当成批评中国应试教育体制的标本。即便在国内,前年内地几个高考状元面试港校时被刷下来后,不就激起内地舆论一片仰慕的尖叫吗,羡慕之情溢于言表。可这样的事情一旦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为何有人反应就会两样?

  不是天天呼唤素质教育,天天呼吁终结“一考定终身”吗?怎么山东才初试素质招生的皮毛,就招来了那么多的非议?

  这是国人的一种本能的制度性焦虑。由于我们的社会在公平性、透明度、法治化、规范性、诚信度等基础秩序上还有很多问题,使公众对一切制度都缺乏基本的信任,也就难免在高考改革上陷于人格分裂:一方面痛恨一考定终身导致的高分低能和应试弊端,呼吁高考改革;另一方面又对所有旨在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改革方案充满疑虑,害怕改革破坏基本的公平———毕竟当下高考有起码的公平,即使弊端也是每个人公平地承担。

  我觉得这种“不相信任何改革尝试”的封闭心态和盲疑态度是要不得的,既然不可容忍应试之弊和分数至上,就应该容忍那些致力于消除这些弊端所进行的尝试。在我看来,山东将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写入电子档案,并成为录取依据之一,就是一种寄望消除应试弊端的可贵尝试。无论是“综合素质恐成高招新暗箱”,还是“综合素质会变成一场关系运动”,抑或是“易成滋生高招腐败的新温床”,这些先入为主的想象在逻辑上可能都存在,但毕竟并非现实。

  我们不能凭着逻辑上的想象去看待高考改革方案所隐藏的腐败空间,并急于去否定它,而要看其在实践中的执行情况,看其在现实执行中是否真有权力操纵。我们不该抽象谈什么“综合素质恐成高招新暗箱”,而应该脚踏实地去调查,那十几名被临沂师范学院退档的学生,综合素质是不是真像电子档案上说的那样低。想象是想象,现实是现实,现实非常复杂,很多时候并不会像想象的逻辑那样发生,不能仅凭一种“想象的腐败”就否定一种改革创新。

  在那种根深蒂固的制度性焦虑下,许多人如今已经谁也不相信了,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可既然寄望于高考改革,就得有所相信;既然想改变应试教育,就不能怀疑一切试图改变应试教育的尝试。正像我在这个专栏中题为《高考改革请多一些信任》的文章中谈到过:质疑需要勇气,但有时候信任更需要勇气,只有相信,改革才能向前推进,一味地怀疑和否定只能使一切停留在原地。其实,与将加分权力交给地方上的中学和教育行政部门相比,与地方推荐上大学相比,让大学对综合素质进行权衡要值得信任得多,毕竟大学要对自己学校的声誉负责,它会受到更多的舆论监督,自身也有较多的道德自律。

(责编:陶武)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