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国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www.fjnet.cn?2009-09-09? ?来源:求是    我来说两句

  爱国主义是一种神圣情感,是对生养自己的山川土地、人民大众的挚爱和眷恋;同时又是一种理性要求,表现为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高度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灭亡中国的罪恶企图,爱国主义成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一面旗帜。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今天,追溯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寻求国家出路、探索救国真理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把爱国主义的理想追求同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相联结,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不可抗拒的发展轨迹。学习这段历史,可以激发我们的爱国情怀,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社会主义:近代中国爱国主义理想的新取向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以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的精神与西方列强灭亡中国的罪恶企图进行着顽强抗争。与此同时,中国先进分子也开始寻求救国真理,探索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的道路。正处在兴盛时期的资本主义,成为那时惟一可供中国人选择的出路。一批代表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把实现资本主义作为强国富民的理想。近代维新运动的倡导者康有为认为,只要远学英美,近学日本,实行变法维新,定能“三年而宏规成,五年而条理备,八年而成效举,十年而霸图定矣”。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响亮地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随后又完整地提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的的政治纲领,创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他的基本纲领中虽然也带有某种主观社会主义的色彩,但实质意义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信奉者,像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董必武等,也都信奉或倡言过西方议会民主,以西方模式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

  这些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变法维新运动和革命运动,尽管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步,但是时不予我,外国有的,中国却不能有。如果说“百日维新”只是昙花一现,而辛亥革命的成果——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南京临时政府,也只存在了三个月时间。这种时不予我的深刻原因,就在于帝国主义是决不容许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而成为它们的竞争对手的。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真实目的,绝不是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要使中国长期保持落后的状态,以便于它们掠夺中国的资源,占领中国的市场。“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获得这样一个共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已失去了昔日的光环,救国救民必须有新的价值取向。十月革命之后,他们的目光开始从西方转向了东方,从欧美转向了俄国,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了社会主义。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近代中国爱国主义理想新取向的发生,不仅来自于十月革命这一具体历史事件的震撼和影响,而且也在于马克思主义这一新的世界观本身的内在力量。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者们是在科学理论和社会价值目标内在统一的层面上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他们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从而能够比较正确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明确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最主要敌人,工人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先锋,农民是伟大的革命力量,以及知识分子要同工农结合这样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使中国人民在长期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未能正确认识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这充分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巨大威力。正因为这样,在当时众说纷纭的救国方案和众多的社会主义思潮中,科学社会主义以特有的魅力脱颖而出,很快为中国人民所认识和接受。这样,爱国主义所追求的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理想便同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联结起来,有了实现的可能。

  毛泽东确立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地解决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问题。正是在这一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下,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的斗争环境中,既致力于领导当时的民主革命,又自觉地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为将来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准备条件,从而胜利地解决了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同社会主义前途相联结的这一历史课题,并在中国革命胜利并具备了基本条件之后,不失时机地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揭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篇章。

  著名实业家荣毅仁在1993年回顾自己和自己家族的经历时,说了这样一段感人至深的话:“我在旧社会继承父辈事业的十几年中,即便以我们当时所具有的较大的资本和较高的社会知名度,乃至与当权者的交谊,最终也未能幸免于日本侵略者造成的劫难和国民党腐败政权的压榨,别的民族工商业者还能有什么更好的出路?事实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就只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道路。而这条道路对每个真正要做独立的、正直的中国人的工商业者来说都是穷途末路。”

  一个家族的历史,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在旧中国的命运。从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创办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起,到70年代初有了民族资本创办的近代工业,中国资本主义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始终未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到1949年,在国民经济中近代工业只占17%,而且主要是轻纺和食品加工工业;雇工500人以上的工厂只占资本主义工厂的0.1%;79.1%的工厂属于工场手工业,没有现代化的机器设备。用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固然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近代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趋势受到了严重的压抑,不仅实现国家富强成为一场梦幻,反而沉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社会主义道路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期间,我国工业生产和建设的成就就超过了旧中国的100年。


  • 相关新闻
福建日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福建日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