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文史纵览 > 正文
漫谈古代官场的泄密与保密
www.fjsen.com?2009-09-27 16:41?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我来说两句

  贼弟弟

  北宋神宗年间,两个久未谋面的故友终于见面了。经历了数年的宦海沉浮,二人都苍老了不少。这两个人一个叫杨绘,一个叫滕甫。酒宴间,杨绘突然问滕甫:“你那个贼弟弟在哪儿啊?”滕甫听罢,会心地笑了。这里说的“贼弟弟”是怎么回事呢?这还要从滕、杨二人的一次官场共事经历谈起。

  神宗即位后,杨、滕二人均被任命为知制诰、知谏院。知制诰主要是负责起草诏令,知谏院的工作则是规谏朝政,两个职务均涉及国家机密。当时宰相曾公亮久在相位把持朝政,并且支持王安石的革新主张,从而引起了杨绘、滕甫等保守派的不满。为此,他们时刻寻找时机以扳倒曾公亮一党。恰巧此时曾公亮请求让自己的儿子到登闻鼓院工作,登闻鼓院简称鼓院,是宋代负责接受文武百官的奏章以及百姓申诉的部门。同时,曾公亮还提拔任命了好友曾易占之子曾巩为史官。杨绘便抓住了这个由头,趁机向神宗进谏道:“曾公亮身为宰相,却让自己的儿子进入鼓院,这种做法分明是假公济私。当初曾公亮在越州任会稽知县之时,曾经侵占民田,被知州处理过。当时,曾巩的父亲曾易占也在越州为官,是他从中斡旋,方将此事给压下来。如今曾公亮提拔曾巩,分明是在徇私情。请陛下定夺。”神宗听罢,转身问滕甫:“鼓院,只是负责传达信息的部门,这与公或私有什么关系啊?”滕甫答道:“陛下,试想如果有人想告宰相的状,还能让宰相的儿子负责传达吗?而且天下人都知道宰相的儿子在鼓院,那么还有谁敢对宰相提出异义呢?还望陛下三思。”然而,神宗对于滕、杨的建议不置可否。不久,曾公亮的儿子顺利进入了鼓院,而曾巩也得到了充史馆修撰的职位,专典史事的诏令。这次较量,滕、杨二人输给了曾公亮,但他们都是性格倔强之人,于是又对曾公亮发起了第二次攻击。

  这次,杨绘、滕甫决定两个人一起上,在一次朝会上,二人对神宗说:“曾公亮久在相位,为臣担心这样下去会阻碍更多有才能的人的仕途。”神宗一听,心中暗想,这两个人还是死盯曾公亮不放,但也觉得他们说的有几分道理,便对他们说:“爱卿所言甚是。但是你们为什么不呈上一份书面文字给朕呢?”杨、滕二人自觉疏失,于是商定由滕甫负责草拟奏章,明日再上殿论奏。滕甫累了一天,决定回家再写奏章。当夜,滕甫自信满满地写完了奏章,准备明日在皇帝面前狠狠参奏曾公亮一本。

  然而,第二天,就在滕、杨二人尚未见到皇帝之前,曾公亮的申辩本章却已早早躺在了皇帝的御案之上。滕、杨二人尚未呈上奏章,神宗便大怒道:“你们是想参奏某人吧?你们要说的话,人家早就知道了,而且还呈上了辩论的文字,现在就在我这儿,你们自己看看吧!”二人看罢,顿时目瞪口呆。神宗继续说道:“你们作为朕的耳目之官,怎能如此不谨慎呢?”二人由此逐渐失去了神宗对他们的信任。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就在滕甫在家写奏章时,滕甫的弟弟在一旁窥见了奏章的内容,他连夜赶往宰相府,将奏章的内容一五一十地全部泄露给了曾公亮。于是,曾公亮决定先发制人,再次阻止了滕、杨对他的攻击。

  作为掌管机密的官员,滕甫在家中起草奏章即是犯了保密的大忌。滕甫虽然是在无意之中泄露了国家机密,然而在无意的背后却反映了保密意识的淡薄。

  官府密件裹鱼肉

  用官府的密件包裹鱼肉,这种事听起来简直让人不敢相信,然而在历史上却真有其事。我们要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南朝的齐朝。齐政权仅仅存在了23年,是南朝四个朝代中最短命的。齐之所以如此短命,与部分统治者的昏庸无道有直接关系。

  在萧宝卷在位期间,南齐的统治最为混乱。萧宝卷即位时年仅16岁,虽然正值青春年少,但他的残忍暴虐却无人能比。萧宝卷排斥异己,先后诛杀了被称为“六贵”的辅政大臣和老臣陈显达。他的生活极其腐化,宫殿修得奢侈豪华。在后宫,萧宝卷无节制地宠幸潘贵妃,还在芳乐苑与宫人们玩做买卖的游戏。萧宝卷卖肉,潘贵妃卖酒,毫无皇家体统。他每个月都要出游二十多次,每一次都要由士兵清道,如有违抗,格杀勿论。最后,萧宝卷被反对者杀死。萧宝卷死后,被追封为东昏侯,真是再合适不过。

  “官府密件裹鱼肉”的故事便发生在这位皇帝统治期间。由于萧宝卷懒于政事,以致等待他披阅的奏章经常被束之高阁,等他玩够了才能想起来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官府的机密文件往往十天半个月才能批阅发出,更有甚者,大量文件竟然不翼而飞了。后来有人奏报,称在许多宦官家的厨房里竟然发现了湿漉漉、油腻腻的官府密件。原来,由于宦官可以自由出入宫禁,他们经常会挟带一些宫中之物出宫以供己之用。像鱼、肉之类的食物不好携带,宫中又缺少包裹用的荷叶。因此,这些长期无人问津的官府文件便被派上了用场。宦官们认为与其看着这些“废纸”徒增尘土,还不如给它来个废物利用,官府的文件摇身一变成了包吃食的废纸。这个“官府密件裹鱼肉”的闹剧,听上去可笑,实则十分可怕,因为它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泄密”,反映了官府保密意识的淡薄和保密管理工作的疏失。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