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文史纵览 > 正文
发扬成绩 总结经验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www.fjsen.com?2009-10-09 08:46? ?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

李慎明

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土沃壤,开辟了广阔天地。60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与祖国发展同步伐,共命运,不畏艰辛,不辱使命,很好地担负起了“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责。经过60年的发展,我们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使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在21世纪有一个大的繁荣和发展,必须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适应时代发展和现实需要,更加自觉地掌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规律,并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十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勇于创新的关系。这是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与灵魂。历史反复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没有也决不会过时。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否则研究工作就会走到邪路上去。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世情、国情和党情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必须做到坚持和发展的有机统一,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永不僵化、勇于创新,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从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将其升华为理论,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我们这个大党大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贡献。

第二,坚持“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的关系。我们所进行的包括应用对策研究在内的全部学术活动,都必须坚持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这是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出发点、立足点和根本价值所在,也是衡量哲学社会科学性质的根本尺度。在坚持“二为”方向的前提下,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双百”方针。因为,这是使学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必由之路,是我们探寻、掌握和发展真理的必由之路,是我们真正到达“二为”方向归宿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双百”方针。我们在理论、学术问题上,要一以贯之地坚持“双百”方针,要引导大家敞开思想,畅所欲言,鼓励各种不同观点相互切磋。对待科学、理论、学术上的是非,应当保持慎重的态度,不要轻率作结论,更不能利用行政力量强行压制。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要有勇于坚持和追求真理的勇气,同时又要有勇于修正错误的气度。我们大力提倡“双百”方针,就是为了有效地保护新生事物,保护新观点、新学派和新学说,从而使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不断繁荣和发展。但是,我们所说的“双百”方针,决不是不要“二为”方向。如果离开“二为”方向片面强调“双百”方针,那就是对这个方针的误解和滥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时刻注意维护中华民族的大团结,维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我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第三,理论研究与深入实践的关系。理论研究只有同社会发展的要求、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研究工作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既要立足当代,又要立足国情;既要深入生活,又要深入群众;既要了解历史,又要了解现实;既要认识中国,又要认识世界。要坚持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获得学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入实践,确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科研方法,研究解决现实问题。这样,学术研究才有价值。当今,国际国内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时代召唤我们要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积极投身于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之中,研究和解决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第四,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与应用对策研究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一样,决不能忽视基础理论的研究,这些研究是理论工作的任何巨大的前进所不可缺少的。”只有基础理论研究有大的推进,应用理论和应用对策研究才有坚实的基础。而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应用对策研究并不是以学科性质来区分的,每门学科都有各自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应用对策研究;不仅文史哲有基础理论研究,经济、法律、新闻、国际等学科也同样有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因此,各门学科都应规划好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的比例。从整个社会来说,哲学社会科学的专业性研究机构应以基础性研究为主,而政府部门的政策研究机构则应以应用对策研究为主。同时,也应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协作与合作,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