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前沿资讯 > 正文
迟福林:后危机时代中国发展方式的转型与改革
www.fjsen.com?2009-11-02 08:29?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二、城市化时代的转型与改革

城市是消费的主要载体,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构建消费大国的战略性选择。从国际经验看,当一个国家处在人均GDP3000美元的时候,城市化率大概在55%~60%左右。2008年中国人均GDP达到3266.8美元,但城市化水平只有45.68%,远低于工业化中后期60%的均值,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内消费需求的释放与升级。

有研究表明,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平均10%的增长率中,城市化贡献了3个百分点。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等制度因素的制约,城市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潜力还远未释放出来。未来5~10年,中国的城市化将呈现加快发展的大趋势,城市化率至少还有10个百分点左右的提高空间。考虑到乘数效应,估计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能够增加大约1.2万亿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以达到4个百分点左右。由城市化带来的国内投资消费需求的增长,至少可以支持未来10~20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存在着严重的制度障碍,尤其是城乡二元结构和行政管理体制的障碍。这是中国城市化潜力尚未完全释放的重要因素。如果能够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制度结构,实质性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今后5~1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提高10个百分点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将加快中国走向消费大国的进程。

三、公共产品短缺时代的转型与改革

从生存型阶段进入发展型阶段,伴随着从私人产品短缺时代进入公共产品短缺时代。进入公共产品短缺时代不仅表明居民消费倾向的改变,也突出了政府缩小收入差距和加强公共投入的职责,更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从总体看,新阶段中国社会突出矛盾由私人产品短缺变为公共产品短缺。这一变化对形成消费主导型发展方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公共产品供给有助于调节居民消费倾向。改革开放30年,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而反映居民消费意愿的重要指标——平均消费倾向却在总体上持续下降。1990~2007年,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倾向与农村居民医疗教育消费支出比重的相关系数为-0.66,城市居民消费倾向与城市居民医疗教育消费支出比重的相关系数为-0.73。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名义增长13.9%,但居民社会保障等支出年均增长36%,远远高于居民各项收入的增速,对可支配收入的负面贡献率也从0.4%上升到8.1%。这说明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不够,是城乡居民消费倾向持续走低的重要因素。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