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并根据形势变化适时微调
记者:如何管理好通胀预期?下一阶段的宏观政策是否需要作出相应调整?
刘国光:通胀预期只是一种可能性判断,并不意味着通胀一定会发生。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政策的调整,都可能使通胀预期消失。目前我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仍低于潜在增长率,为保持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仍需继续实施一段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一旦达到潜在增长率水平,就可以考虑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向中性和稳健过渡。
汪同三:时下,虽然个别国家开始率先收缩货币政策,但从整体上看,主要经济体复苏的脚步不会太快,全球经济环境还不会有太大变化。下一阶段,还是应当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同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对政策进行微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三者同样重要,在不同阶段应有不同侧重。2008年四季度到今年上半年,保增长处在突出的位置上,已取得显著的成绩。下一步要更加强调结构调整,解决长期以来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这也是与管理通胀预期密切相关的。比如,调整经济结构,改变过度消耗能源、资源的增长方式,就有利于我们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
丁志杰:首先,通胀预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担心过度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应当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政策的力度,与经济状况保持动态一致,防止流动性过剩。
其次,要协调好保持经济增长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在保增长目标有望基本实现的情况下,有必要调整货币政策的重心,适当向物价稳定倾斜,为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稳定的货币环境。我个人认为,目前尚无必要动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再次,要关注国际经济形势,防止输入性通胀。大宗商品价格在世界经济复苏之前开始了强劲增长,应引起警惕。如果美元继续贬值,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继续保持稳定,会增加通胀输入的渠道。
此外,还要加强舆论宣传,防止片面夸大通胀预期,引导企业和居民理性投资和消费。
- 2009-10-16周小川:制定政策重视通胀预期 9月CPI同比负增长
- 2009-10-20央行副行长:通胀压力逐步积累 保持流动性合理
- 2009-08-28通胀预期中扩民生空间不能放任垄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