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新工作载体,搭建党员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平台
一是完善现有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载体。以“三级联创”活动为总抓手,进一步落实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双培双带”、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双向带动”、党员承诺制等农村党建工作五大载体,完善考核、激励制度,鼓励基层创新工作方法,推广农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三个层次为单位的“三级示范区”创建活动,按照党员的义务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党员的要求,对党支部、党小组和党员分别设定目标、公示承诺,按年度进行考核评比;二是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完善党员外出登记管理制度、外出务工党员联系制度、流动党员告诫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利用网络建立网上移动党支部,开通流动党员手机短信平台,为流动党员搭建更加便捷的交流平台。同时,加大对流动党员电子信息库建设力度,以乡镇为单位,为每个流动党员建立电子档案,逐步将党员思想汇报、工作回访、组织生活评议、业务培训等工作纳入网络管理。三是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热情。探索建立党建创新工作项目建设制度,通过对党建创新工作进行立项审核、资金引导、全程指导、结题总结、适时推广的方式,鼓励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进行党建工作创新,同时不断将基层组织中的好做法、好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不断激发党建工作活力。
四、坚持多措并举,强化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基层党员轮训制度。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用5年时间,对未纳入各级党委干部教育培训范围的广大基层党员分期分批开展党员集中轮训。结合每年度的“小学教”活动,重点抓好农村党组织书记、大学生“村官”党员的培训,切实增强党性观念、提高工作能力;结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再就业培训工程等活动,重点抓好农村党员的实用技术培训和流动党员特别是农民工党员、下岗失业职工党员、退伍转业军人党员的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创业就业本领。二是加强基层党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以乡镇为单位在全市范围内建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重点从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进城务工返乡人员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实施跟踪培养、动态管理。同时探索开展村党支部书记跨村任职、从县(区)直部门和乡镇机关党员干部中下派村党组织书记人选等途径,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三是全面落实农村基层干部“一定三有”保障机制。在明确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村干部工资、养老、医疗和离职补贴为内容的激励保障机制,落实工资正常增长和打卡发放制度,切实让村干部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退有所靠。同时探索开展在优秀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中公开招考乡镇(街道)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村干部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定期评选表彰在创先争优和“三级联创”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村干部,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作者单位:铜陵市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
- 2009-11-18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 2009-11-16何树平:60年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分为四个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