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浅谈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
www.fjsen.com?2009-11-27 09:27?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专家中心 周旭东 南京审计学院 马鸣

“三农”工作在富民强国的战略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党中央历来十分重视,作出一系列的大政方针,其中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是诸多要求中的重要内容。笔者带着对现阶段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的思考来到农业产业化发展走较快的江苏省东台市进行了探访,在听取当地干群介绍,走进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田间等现场调研后,对改革开放以来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有了直观的感受,对发展农业产业化在“三农”工作中的地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对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因素之一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进行了思考。

理念对撞——“国际视野”难以根植本土

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就要围绕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实施标准化生产,通过吸纳国际先进生产加工技术、科学经营理念来铸就世界“知名品牌”。按照这一思路,东台市针对农民已掌握种植技术,形成一定规模,取得较好效益的新一代绿色保健糖源产业“甜叶菊”进行高起点规划引导,引入业内在世界上具有竞争力的加拿大GLG集团,2008年底建成集研发、种苗、生产深加工、营销于一体的甜叶菊生产加工基地。紧接着的工作推进却异常的困难,在深加工生产的若干环节上,企业在当地招引的“能人”对贯彻严格的加工生产规范要求很不习惯,与投资方从国外聘请来的加工生产骨干在技术、文化的磨合上时间较长,需几经培训,但要达到应有的水平还需时日。在指导农民进行甜叶菊标准化种植和后期采集与收购方面的要求也存在着差异,使加工环节很难保证最终产品的理化要求。可以肯定加工企业与种植农户之间的质量“博弈”,将会经历一个较长的磨合过程。究其原因是当地“能人”长期形成的习惯性本能很难一下子改变,小农意识、自给自足的思想根深蒂固,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进行以增强就业技能、转变利益观念、丰富相关知识的持久深入培训,如仅靠龙头企业单方面的努力改变将显得十分艰难。

人才脱档——“先进标兵”面临生存危机

江苏富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系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探索的“公司+工厂+农户”茧丝绸产业化运行模式及其效益的二次分配得到了国家领导人和众多专家学者的肯定,为造福当地农民,壮大镇村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这家在经历数十年探索、发展,取得最大成功辉煌的知名企业也因人力资源的制约而面临生存困境。一方面公司经营班子都是数十年来和农民摸爬滚打,同甘共苦,完全融入当地茧丝绸文化成长起来的草根人才,现在年龄都偏大,虽然他们对充实年轻一代经营管理人员十分清楚,但要选择到既能驾驭市场、具有熟悉茧丝绸生产加工技术和管理,又能融入农民中间、具有协调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的人才并非易事。另一方面在农村资源向城市转移的大背景下,栽桑养蚕挖掘了农村留守的老弱妇孺简单劳动的生产潜力,为其生活安定提供了靠实的出路,但一定年限后,当这批劳动力完全老化,而那些进城务工人员又不满足亩均4000元养蚕收益时,则面临着基本劳动力短缺;这势必要进行产业转移,或采取新的组织形式来谋取更大效益源泉。但核心问题还是“人”,造就一个人才群体,以及时间、空间的跨度,反复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要求,让人很难再有信心。这样很容易使这一多年艰苦努力,形成的农业产业化龙头特色项目失去生命力。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