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中国外交遭遇了不少麻烦,经过一年的调整折冲,尤其是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世界多边舞台上展现出了一个新兴社会主义经济大国的力量、风范和责任之后,2009年底的中国外交迎来了一个“丰收季”。中日关系虽然仍受一些问题的困扰,但鸠山新内阁在参拜靖国神社和历史问题上态度比较明智,且有意与中国在东亚合作中有所协调,中日关系有望进入一个较为平稳的和睦期。中欧关系经过近一年的徘徊和调整,也将迎来第十二次中国与欧盟领导人会晤。11月15—18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任期的第一年成功实现访华,并与中国签订了一份20年来,甚或是有史以来“涉及领域最广”的文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包瑞嘉语),显然是这个季节的一个高潮。中国对外关系的新格局初步显露出其规模,这一格局显示中国和东亚渐成世界政治的重要地带,也将成为利益和观念博弈和交流的集散地。
奥巴马访华期间引用了一句中国古语:“温故而知新”。此语不仅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智慧,也符合美国的经验主义传统。从历史经验中获取智慧,中美关系将走得更平稳、更长远。目前看来,奥巴马总统的确吸取了历史的智慧。
近年来的中美关系似乎有一道“铁律”,即美国新总统上台后几乎都要先和中国摩擦一番,然而再慢慢校正,一般到任期末与中国“渐入佳境”。美国有美国的政治逻辑和国内因素,我们不必管它,但是这样的惯例的确不利于互信的累积与合作的持续。奥巴马总统“温故”而知其不可,上任之初即表达了对中国的高度关切,避免了中美之间又一番叫阵交手,确是两国关系发展的积极迹象。
这个迹象带来了一种乐观氛围。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李成认为,中美两国之间已没有根本性的对立和矛盾,分歧和摩擦更多来自于两国之间的怀疑和误解。但是“温故”告诉我们,危害两国关系的未必就是“根本性”的对立,心理上的怀疑和误解往往也能坏事。例如,中欧关系在2003年达到“蜜月”水平之际,中欧双方的一个基本共识就是双方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然而,欧洲一些国家的做法一样使没有根本利害冲突的中欧关系在2008年受到重大挫伤。事实上,一次国事访问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就在奥巴马访华的同时,中美在贸易方面仍然在发生摩擦,中美关系的诸多深层次矛盾也只是暂时掩盖,而没有也不可能彻底解决。有矛盾不是坏事,能够在承认矛盾的前提下开展合作、传递信任,恰恰能够体现两国领导人的气度和眼光。
近来,随着中国力量的上升,美国总会担心中国强大后会干什么。于是乎美国人提出了一个概念:“战略保证”(Strategic reassurance),要求中国向美国及其盟友立信释疑。实际上,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在向世界(包括美国)作出我们的“战略保证”,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无不显示出中国寻求建立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世界秩序的愿望和决心。同样,“温故”可以使奥巴马总统和美国人民了解中国是什么样的国家,有什么样的文化,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
“温故而知新”的下一句是“可以为师矣”。纵观中国与西方30年来的关系,最大的问题也许恰恰在于西方国家以“师”自居。近年来欧美国家对华观念的消极逆转,也恰恰是由于“师傅”看到“学生”迅速崛起而产生的“纠结”心理。孔子还说过,三人行,必有吾师。中国近百年来充分承认西方的优秀之处,并虚心于借鉴学习。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现在似乎也渐渐认识到,应该放下为“师”身段,与中国互为“良师益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开展合作,建构互信。
基于“温故”的历史智慧,即使有利益和观念的差异,中美关系仍将平稳健康地发展。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09-11-19奥巴马结束首次访华 中美关系重新定位
- 2009-11-18网民高度关注奥巴马访华对中美关系深层影响
- 2009-11-18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 2009-11-18美台互信恢复 马英九:不会成为中美关系绊脚石
- 2009-11-18中美关系重新定位:稳步建立共应挑战的伙伴关系
- 2009-11-17学界关注奥巴马今天会否创新定义中美关系
- 2009-11-17李学江:中美关系的好兆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