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危机时期,世界主要国家的短期菲利浦斯曲线存在快速右移的趋势,就业政策的成本增加,难度加大。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的加快和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扩张性政策的沉淀效应会在短期内被激活,美国国内市场的通货膨胀率上升,并对外形成重要的心理暗示和扰动因素,从而加大世界各国解决就业问题的难度。而若在美国经济的低速增长期强力推行本国的就业促进政策,则会导致本国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革新中断,承受更大的通货膨胀压力,阻碍美国经济的自主性恢复并削减其政策效力,导致美国单边报复强烈,影响世界经济的复苏步伐和效果。因此,在当前一个阶段,世界会在较长的时期内面临失业问题的困扰,重视结构调整、推进技术革新是长期内根本解决就业问题的必由之路,但在短期内却将加大失业压力。在美国经济复苏后,主要经济体与美国的就业政策仍存在一个不对称期,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大金融深化力度,是应对不对称期挑战、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战略措施。而任何单边的就业促进战略,都将导致国内通货膨胀率的显著上升和过高的政策成本,致使战略目标难以实现。
中国经济稳步复苏但面临通胀“迷局”
第三季度,我国宏观经济保持了企稳回升的势头。经济增速进一步加快,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7955亿元,同比增长8.9%。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17817亿元,同比增长7.7%,是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增长最快的国家。
在良好的宏观背景下,第三季度经济增长仍存在引人关注的重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我国通货膨胀的“真实状况”如何,现行投资安排可否持续,我国出口支持政策的收益究竟有多大。但在实质上,上述三个方面又是一个整体,它们相互影响、彼此关联,统属于通货膨胀的体系之中。
通货膨胀的源头是货币市场的失衡,来自货币的超量供给。随着进入资产投资领域的货币增多,投资收益率开始下降,过高的资产票面价格大大减少了投资的获利空间。为了满足新增的货币需求,市场将利用二级银行系统派生货币,增大货币乘数,促使原为放大新增货币存量的政策转而放大总货币存量。因为产出增加和由产出增加所引致的资产价格上升无法吸纳货币乘数放大出来的新增货币,资产价格被进一步拉升,商品价格开始上涨,通货膨胀的隐忧显现。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已处于通货膨胀的临界点。
- 2009-11-28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 2009-11-27政治局强调明年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 2009-10-06吴敦义:岛内景气若复苏 节制宽松财政政策
- 2009-07-13人民日报:坚持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 2009-07-06财政政策 下半年总量扩张思路不会改变
- 2009-01-09李克强: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