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理论参考 > 正文
科学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www.fjsen.com?2009-12-02 16:05? 郑国光?来源:求是    我来说两句

我国是一个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减轻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增强农业抗御气候风险的能力,应当成为我国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全球气候变暖已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显著的影响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认为,全球气候呈变暖趋势。在此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全球极端气象灾害比50年代高出5倍以上。未来全球极端气象灾害可能出现多发、频发、重发趋势,包括农业生产在内的全球可持续发展将面临巨大威胁。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全球和我国农业生产都将出现大幅波动,粮食供给的不稳定性会增大。

研究表明,气温每上升1℃,粮食产量将减少10%。高温条件下作物生育期缩短,生长量减少,可能会抵消全年生长期延长的效果。气温每升高1℃,我国水稻生育期将平均缩短7—8天,冬小麦生育期将平均缩短17天。由于生育期缩短,减少了作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干物质的时间,质量也会下降。在现有的种植制度、种植品种和生产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到2030年,我国种植业生产潜力可能会下降5%—10%,其中灌溉和雨养春小麦的产量将分别减少17.7%和31.4%;2071—2100年,我国冬小麦生产潜力将下降10%—30%,水稻生产潜力将下降10%—20%,玉米生产潜力将下降5%—10%。

气候变化将导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水分亏缺、农业自然灾害频发,粮食生产波动性加大。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农业气象灾害、水资源短缺、农业病虫害的发生程度都呈加剧趋势。若多种灾害同时发生或连片发生,将造成粮食生产能力严重降低、减产幅度会进一步加大。同时,气候变化增加了土壤水分、有机质和氮的流失量,加速了土壤退化和侵蚀,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气温升高,还将导致干旱地区降水量减少,土壤风蚀严重,沿海地区土壤蒸发量增加,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大范围持续性干旱成为农业生产的最严重威胁。我国每年因旱灾平均损失粮食300亿公斤,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总量的60%。上世纪中叶以来,我国农作物干旱受灾面积逐年增加。按年代平均,20世纪50—90年代,我国农作物旱灾面积依次为531.7、800.4、853.9、1129.4、1384.2万公顷。研究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已经持续30多年的华北地区干旱问题在未来10多年内仍不会有缓解迹象。同时,南方雨量丰沛地区的季节性干旱也日益凸现。2006年,重庆市和四川省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高温伏旱;2007年,湖南、江西、四川、重庆等省(市)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的夏旱或秋旱,均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增多、增强,旱灾危害的程度、范围呈加重、扩大态势。因此,在重点关注北方干旱对农业生产威胁的同时,应高度关注南方季节性与持续性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