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欧洲前途并不暗淡(下)
www.fjsen.com?2009-12-15 08:05? 裘元伦?来源:学习时报    我来说两句

欧盟存在三重价值

以2009年4月伦敦20国首脑会议和6月叶卡捷琳堡“金砖四国”首次峰会为象征,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似乎正在开始酝酿出现新一轮的大变动,趋势是“新兴国家”走向“崛起”,西方国家地位相对下降,欧洲人对此特别敏感。欧洲人对中国崛起似乎显得比美国人更加敏感是可以理解的:首先是因为美国依然比中国强大得多,而欧盟没有像美国那样强大;其次是美国和中国在战略安全利益上有一些相通之处(当然中美关系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重大问题),而欧盟与中国除了巨大的相互经济利益之外,其他领域的重大利益汇合点相对较少(也正因为此,中欧之间同时也不存在多少根本性的战略冲突);最后是欧洲人似乎比更加实用主义的美国人更关注中国崛起、“中国模式”的内涵对世界格局所可能带来的政治意识形态影响及后果。在这一走向世界新格局的大变动中,中国和欧盟是两个备受重视的实体,不过是从两端受人关注,即世人普遍“看好”中国,而不少人“看衰”欧盟。许多人预测中国在明年(2010年)就将赶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种背景下,欧美西方国家和集团对中国的态度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2006年10月欧盟出台的强调“责任”和“竞争”的对华政策文件也许是这方面的信号之一。他们都把中国看成是一个“复杂的存在”:中国既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是有价值的经济伙伴;又是经济、工业和能源资源领域的竞争者,是政治和战略上的“对手”甚至“威胁”。而欧盟及其成员国则特别担心它们在国际外交诸多方面的影响会随着中国影响的扩大而缩小。在可测将来世界经济四强(美国、中国、日本、印度)的名单中没有一个国家来自欧洲。最近的国际金融危机将进一步减少欧美在全球事务中发挥作用所需的实力、信誉和道德力量。再考虑到欧盟国家经济长期不振,欧洲一体化进程近年连连受挫(例如《欧盟宪法条约》和《里斯本条约》2006年和2008年先后被否决),欧洲内外一直有人对欧盟的前途心存疑虑。

然而,笔者并不那么认同某些过于高估中国、低估欧盟的观点。迄今为止,中国的迅速壮大主要来源于经济成就,而不是军事强制力,也不是文化感召力,更不是政治意识形态吸引力。但是即使在经济领域中国也依然存在着不少难题,更何况在其他方面更有许许多多事情要做。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至于中国对外部世界的影响,这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当今中国不仅没有足够的政治意愿来充当“国际领袖”,而且也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担当这一“领袖”角色,更不具备全球性大国的内部制度条件。至于欧盟,虽然它的力量相对有所减弱,但它仍然是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中一支十分重要的力量。欧盟在当今全球生活中具有三重价值,即它是一支不可或缺的“稳定的力量”、“平衡的力量”和“榜样的力量”。首先,欧盟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世界经济方面是一支“稳定的力量”:欧盟的经济规模占到全球GDP生产的1/4以上,虽然最近30多年欧洲增速不快,但一直基本保持稳定,在世界经济生活中起着某种“锚定”的作用;欧盟和美国是现行国际秩序和国际规则的制订者和维护者,这些秩序、规则自然首先服务于西方的利益,但中国等新兴国家的崛起迄今为止也正是在这一框架下实现的(不过这一局面看来正在变化);二战后长期总体说来“欧洲无战事”,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做出的贡献;此外,欧洲人在全球范围内的维和行动、人道主义援助等等事项中也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其次,在世界走向多极化、多元化进程中,在发挥国际问题调解人、中介人作用方面,以及在担当“南北桥梁”角色领域内,欧盟是一支“平衡的力量”。再次,欧盟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社会福利国家”模式,并以“欧洲联盟”的形式在世界区域整合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这两个方面,欧盟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榜样的力量”。有人对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不时出现的挫折甚至失败往往报以不屑的眼光和嘲讽的口吻。其实,人们应该知道,这是一桩在欧洲众多独立自主的民主国家(目前是27个国家)之间进行的宏大而又艰难的事业。欧洲一体化能够进展到如今这般地步,例如“我们之间再也不许发生战争”的新政治文化早已被西欧国家牢牢地接受,欧盟成员国的经济立法已有一半以上来自布鲁塞尔欧盟总部,这实在都是了不起的成就。欧洲也许又一次在为未来人类社会试探开辟一条新路,即在继续十分重视民族国家的同时,还积极倡导超越国家的政治战略和以国际主义的眼光和手段来应对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自然,这条道路并不平坦。笔者认为,恰当地判断欧盟,也有利于中欧关系的发展。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