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司法公正,可以最有效地教育公民、学法、守法、用法律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建立文明、民主和有序的社会。
公民法律意识的形成,除了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外,最具有影响力的就是法律的正确施实,这也就是说公正办案对人们有更直观、更深切、更具体和生动的教育触动作用。人民群众对社会风气的评价中,有很大部分关联到公、检、法部门的执法问题。我们通过司法的公正,在办理每一件案件中公正裁判,这一方面是强化了法制建设,另一方面,还会深刻地教育和影响公民的法律意识。法律的遵守和执行,要靠良好的道德来保证,司法机关严肃执法,反过来又为道德的发展起引导和促进作用,如果真正做到严肃执法,通过对各类案件的公正判处,就能够鲜明地体现哪些行为是国家禁止的,哪些行为是国家允许的,哪些行为是国家提倡的,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导正人们的价值取向,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建立起文明健康的生活模式。
四、司法公正,有助于完善人们的道德品质。
道德是人们对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光荣与耻辱等观念、原则、规范的总和。一般说来,社会主义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往往也是道德谴责的行为,违反社会主义法律也往往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中,道德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人们具备公平之德、守约之德、诚信之德等基本的道德品质,这些道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中都得到了体现,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公平之德的肯定,《合同法》对守约、诚信之德的肯定,由于法律和道德的一致性,通过法律教育可以使人们更多地从法律角度考虑道德行为,强化道德对行为的约束,进一步完善人的道德品质。这就要求司法要以维护优良道德,完成弘扬良好风尚为本,不能违背社会核心价值观念,必须与判断是非善恶的社会伦理常识相契合,以增强全社会道德意识、法律信仰和法治观念,保障社会民主法治的发展进步。
五、司法公正,有利于培养健康的思维方式。
性格是同一文化情境中绝大多数人所共同具有的行为定势,性格着眼于人的行为心理倾向,人的行为受社会性格支配,法律是社会中最权威,最强有力的规范。法律的施实对于人们养成恪守规范的性格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法律规范具有指引人们行为的作用,而且这种指引具有一般性、连续性、稳定性、高效性的特点。通过这种引导,可以有效地鼓励或防止某种行为的发生。另外,法律规范又有强制性、威慑力,正确使用法律对规范人们的性格可以产生一种较强的规制作用,思维方式是人们判断事物所采用的,思维方式不同,认识的行为和结果也会不同,理性思维有助于摈弃个人的偏见、情绪的影响,客观地、事实求是地评判的事物。法律恰是全没感情的,公正执法也正是可以通过这种全没感情的东西去教育人们遇事、处理经常从法律角度考虑问题,从而可以逐渐成理性的思维习惯,避免以情治事。法律教育可以使人保护良好的精神状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破除了身份关系对个人的束缚,确立了主体权利平等的法律地位。通过公正施法,人们可以对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义务获得明确的认识,因此,在处理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矛盾过程中,不易陷入萎靡不振、无所适从之中。
- 2008-01-14公正司法 一心为民
- 2008-01-09虎扑篮球:完善检察监督制度促进公正司法情况的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