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对21世纪人类困境的回应
——伊斯兰、儒家和基督教文明的对话
www.fjsen.com?2009-12-17 08:5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来说两句

环境危机不止是环境问题、经济问题、工程问题,而是一个更深远的危机,是普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断裂。很长时间以来,很多国家的人都是用同样的眼光看待山林、树木、河流。但没人想到有一天,河流会变得如此之脏,脏到饮用水缺乏,没人想到有一天地球上人口多到没有粮食可以喂饱每个人。我们亲手把自己推到了悬崖边,我们被工资下降等问题引开了注意力,忘了自己快坠落的事实。不管美国政府印多少美钞,也不能阻挡环境危机的发生。除非我们完全改变对自己是谁、在干什么、我们的力量极限在哪儿、自然能为我们做什么等的观念。

孔子说过世上万物有自己的法则和权利,在阿拉伯,我们重视真理和真主,真理是真主的名字。世间万物皆有自己应得的东西,一朵花有自己应得的待遇,所有动物、植物、山峰、河流、树林都一样。当你忽视这种“应得”,一种不平衡就产生了,我们也不会有最终决定权。除去我们的宣传、尊严、傲慢,我们什么都不是。如果有场大于里氏八级的地震,我们根本做不了什么。与自然的力量相比,我们很脆弱。我们需要醒过来,这是我五十年来一直传达给大家的讯息。

杜维明:我们的世界上存在两种科学。第一种科学以认识自然和发现真理为最终目的,这种科学精神以爱因斯坦为化身;还有一种科学则强调征服,强调量化每一个事物,后者给我们带来了深重的危机。托马斯·柏励(Thomas Berry)曾做过这样的结论:“我们不应该仅把自然看做是可被利用的物体的集合,它应是由很多主体构成的一个集体。”因此说每种物体都有它的内在规律是非常正确的。

最近我在北京大学学生中做了一项调查,调查是二选一的问卷。有一题是“你认为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哪者更加重要。”令我惊喜的是,只有四个人选择了经济发展,而余下的一百多人均认为生态平衡更加重要。但同时我也在想,那一百人的选择是因为他们“希望”这样,而当他们回到正常的生活、开始工作的时候,占主导地位的还是经济利益。因为就现阶段来说,经济发展还是决定政策以及我们生计的主导因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是,科学家以及每一个个体都逐渐意识到我们若不做些什么,就会深陷困难。但是伴随着这种意识的觉醒,仍是我们的无助之情。我们发现我们做不了什么来阻止我们陷入困难。

卡赞斯坦:在我们这个多元文明的世界上,文明间的接触与跨文明的交融是主流,而文明的冲突则是偶发的支流。过去三十年间中美两大文明之间的关系为这一论点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因此,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保守派与自由派的基本认知受到了严重误导。他们先入为主的偏见不能帮助我们建设一个更美好、更多样化的世界,让所有文明在共同背景下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些偏见却有可能将我们带入一个人人自危、以邻为壑的世界,使文明弱化为唯我独尊的独白,从而导致文明不是走向交汇与交融,而是走向对立与冲突。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