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对21世纪人类困境的回应
——伊斯兰、儒家和基督教文明的对话
www.fjsen.com?2009-12-17 08:5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来说两句

让我们迈出第一步,继而满怀希望和决心,努力走完前面的千里艰辛路,将承载我们各文明的大篷车安全开往终点,那里将是和平和谐的处所。

杜维明:我想起了20世纪60年代第一个宇航员在太空用肉眼看到我们的地球的情景。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只有你经历过死亡,并再次复生,你才能真正知道生命的真义。同样的,我想说,只有你在地球之外看地球,你才能真正看到地球上的一切(土壤,水,空气)是多么的宝贵和脆弱,以及它们之于我们的意义。非洲有一句意义深邃的谚语:“地球并非祖先给我们的礼物,而是后代交由我们保管的宝藏。”但大多数时候,我们还是把地球当做自己的礼物,而不顾后代的生存。我不得不说,人和自然间的争夺是十分激烈的。

面对这一困境,我想从儒家这种精神层面的人文主义谈起。儒家思想关注社会,也关注宇宙。它不仅研究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也研究自然和整个世界。它问的问题包括:生命的终极意义是什么?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维持和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这些都是深入的思考和探求,并应该加入我们的实践当中。正如佛教对同情怜悯之心的强调一样,我们不能只关注现在的生活,更要关注人类的未来。我想,这就是对话成为可能的基础,也是解决当前困境的出路。

卡赞斯坦:在未来,我们或许还要面对一种全新的挑战,即地球的承载能力和人类发展的关系。这里需要涉及汤因比以单数形式及大写字母开头拼写的“大文明”(Civilization)概念,即面对这一新的危机,我们需要作为一个“大文明”和所有生物一起来应对。这种大文明认同或许会激发起以追求“大文明”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社会和政治运动,在某种意义上就像人们早先追求民族命运共同体那样。但即便是在这种“大文明”面临的挑战中,有关科学、社会运动、教育以及其他诸多层面的政治问题仍将继续居于中心地位。要成功地创造出捍卫“大文明”的应对战略,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应该参与进来,因为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有赖于“大文明”中每一种文明的智慧与创新。

(北京外国语大学胡斯羽、范雪竹、石滢畅等同学对本文翻译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