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理论参考 > 正文
脱离群众必然脱离实际
www.fjsen.com?2009-12-21 16:00? 苏世隆?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了这“两个联系”的重要性,并就新形势下如何做到这“两个联系”进行了深刻阐述和全面部署。从内涵和要求来看,这“两个联系”虽然各有侧重,但彼此紧密相关,不可分割。具体地说,联系实际必然要求联系群众;脱离群众必然导致脱离实际。

群众常年工作和生活在基层一线,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对现实国情、社情、民情有着切身的体验和认识,对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状况非常了解,是最贴近实际的群体。群众的实践和生活是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也是充满智慧的,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源头活水”;同时,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可行、成效怎样,也离不开群众的具体实践和亲身检验。对于群众在治国理政实践中的这种巨大作用,我国古代有识之士有深刻认识,提出了“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的观点。邓小平同志更是高度评价群众的实践智慧和创造性。他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正因为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力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和纽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才说,联系实际必然要求联系群众。

脱离群众必然导致脱离实际,这个道理也不难理解。人们日常所说的实际,固然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似乎都可以纳入这个范畴。但对于党的治国理政实践而言,对领导干部的职责使命而言,最大的、最主要的实际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群众的衣食住行、安危冷暖、喜怒哀乐。理论联系实际,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因此,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意味着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切身体验民生疾苦、稼穑艰难。脱离群众、高高在上,不知道群众的所思所想,不了解群众的所急所难,也就脱离了民生这个最大的实际。从另一个角度说,既然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具有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对实际工作和生活有切身体验与丰富经验,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干工作就离不开这个最大的“智囊团”,就需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脱离群众,仅凭一己之力开展工作,很容易成为群众所说的“三拍干部”:事前拍脑袋决策,事中拍胸脯担保,出事后拍屁股走人。这是脱离实际、对工作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脱离群众、对群众不负责任的表现。

将理论联系实际与密切联系群众统一起来,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一方面要求领导干部培养“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百姓情怀,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另一方面要求领导干部切实摆正自己在群众中的位置,放下架子、调低姿态,真正树立“甘当群众小学生”的意识,倾听民意、广纳群言、集中民智。这样,才能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各项决策和工作才能更加符合实际、符合规律,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