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上述的成就,凸显出“中国模式”的价值,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尤其是在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模式”不但经受住了考验,而且逆势上扬,经济增长逐季加快,第三季度达到8.9%,前三季度达到7.7%,预计2009年经济增长可超过8%。对于那些还在谷底徘徊的西方发达国家来说,中国的这种增长状态更是觉得不可思议,无法用西方现有的理论来解释。全球金融危机似乎在证明“中国模式”的魅力。这由此引发了“中国模式”热,成为全球关注、讨论的焦点。
中国模式的重要内容
记者:国外学者对“中国模式”的解读可谓是五花八门,您是如何看待这些评价的?国内学者对中国模式有什么样的看法?中国模式具有哪些内涵?是否具有核心内涵?或者大家较为公认的含义?
刘尚希:国外学者对“中国模式”的解读尽管是五花八门,甚至是观点相左,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表面现象或功能上来看中国模式,并以西方学理来解释、归纳和演绎,得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不同看法。
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在探讨中国模式的内涵和价值,不少评价是十分中肯的。例如,中国的改革采取了先经济、后政治的路径,而且是通过试点,逐步推进,避免了激进改革带来的不良后果;在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使发展和改革得以持续;既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同时又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制定了求真务实的方针政策,等等。应当说,这些都是中国模式的重要内容。
探寻中国模式的“灵魂”和永恒价值
记者:中国模式过去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成功只代表过去,未来并不在历史和现实的延长线上。如何进一步探讨中国模式,才能对未来的中国道路有所启示?
刘尚希:从一个模式来看,成功只是代表过去。未来并不在历史和现实的延长线上,未来的成功难以靠现有模式的延续来保证。中国下一个30年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新的探索。因此,解读过去30年的成功模式,如果只是着眼于在具体“怎么做”方面去挖掘、总结,即使是把经验上升到理论,也难以指导未来的实践。成功的经验不仅在空间上不可移植,例如不能从一个国家移植到另一个国家,而且在时间上也不可以复制,例如我国过去30年的成功做法也难以复制到今后30年的发展过程之中。以历史的眼光来看,由30年成功发展历程塑造而成的“中国模式”已经定格为世界经济发展史中的一幅精彩画面,无论它对世界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都是过去时和现在时,而不是将来时。
- 2009-12-16学习型政党与党建的改革创新
- 2009-11-20漳州芗城区巷口街道鑫荣社区创新学习形式破解学习难题
- 2009-11-06漳平赤水镇因地制宜创新方法扎实推进农村党员理论学习
- 2009-11-04永定县创新学习宣传形式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 2009-11-04以学习型党组织引领改革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