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强化森林管理 挖掘碳汇潜力
www.fjsen.com?2009-12-22 08:15? 王辉民 张文江?来源:科学时报    我来说两句

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随着“后京都时代”的临近,二氧化碳减排义务的分配和履行成为国家间激烈的外交博弈,各国围绕减排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技术和政策层面的谈判。“碳”已经不仅仅是环境问题,而且牵涉了越来越多的经济和政治问题。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碳排放量也显著增加,因此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碳减排压力。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增汇减排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京都议定书》以及IPCC相关报告中明确规定,各国可利用造林、再造林以及森林管理产生的碳增汇来部分抵消该国所产生的碳源,因此大力发展林业是实现碳增汇的重要途径之一。

由于人为破坏和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我国南方曾经是水土流失重灾区。为有效保水保土,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坚持不懈地实行了植树造林政策,森林面积快速增长,覆盖率大幅提高,很快就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增加到2003年的18.2%。根据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国森林面积为1.75亿公顷,其中人工林0.54亿公顷,占森林总面积的30.67%,居世界首位。作为一个大的碳汇,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已经为缓解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研究表明,2004年我国森林净吸收了约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约占同期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以上。在过去20年里,我国人工林面积快速增加,碳吸收量累积约4.5亿吨,成为全国森林碳储量增加的最主要原因。

尽管我国森林面积大,但质量却不高。我国平均森林单位蓄积仅84.7立方米/公顷,约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80%。特别是位于亚热带地区的我国东南林区,森林面积达53万平方公里,其中41%为人工林,是我国有林地面积最大的一个林区,但也是我国森林质量最差、林木蓄积量最小的林区,平均仅51.7立方米/公顷。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大规模绿化造林,没有按照适地适树原则,更没有考虑生物多样性原则,因此形成了大面积的低产低效人工针叶纯林,碳汇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到了极大影响。

IPCC(2001)报告指出,到2050年,生物减排的潜力是1000亿吨碳(累计)的量级,大约相当于同期预测化石燃料排放的10%~20%。而热带和亚热带被认为是生物减排潜力最大的区域。虽然目前我国森林单位蓄积量小、质量差,但是拥有世界上最大面积的亚热带森林,因此我国南方人工林碳增汇潜力还十分巨大。

充分利用我国南方充足的水热资源,强化森林管理,因地制宜改造低效人工林,必将极大地提高我国南方森林固碳潜能,有力地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和外交环境谈判。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