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整合困境的透析
——兼谈社会互构论的理论意义
www.fjsen.com?2009-12-22 09:06? 郑杭生 费 菲?来源:    我来说两句

其次,在二元矛盾关系的表达形式上,社会互构论没有沿袭西方社会学中既有的片面抽象的对立性概念,而是采取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表达。这样的表达既克服了原先极端对立的二元概念本身所包含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也还原了这对矛盾本身的真实面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表达所代表与对应的是现实的个人与现实的社会,而不再是被片面的化约后的行动与结构或自由与制约等抽象的存在。现实的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也不再是片面和极端对立的,而是丰富立体动态的,对于这种实际关系的考察与刻画也势必要以最为真实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表达形式为适宜的概念基础。

再者,通过对消解思维的批判,对二元矛盾及其全面辩证关系的承认,以及采取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的表达形式,社会互构论根本上走出了西方社会学传统理路下的形而上学循环。具体来说,一方面,反对消解和承认二元及其辩证关系本身就已经破除了种种片面与极端观点的人为对立,特别是,以此也就取消了原先争论不休的二元之何者优先的本体论问题本身,也就抽去了原本形而上学得以循环的核心。换句话说,走出形而上学性的问题与思维也就走出了形而上学。另一方面,不仅走出了形而上学,通过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表达的正名,同时也端正了理论发展的正轨,也即将理论的视野重新定位于现实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及其过程,从而使得社会学从原先的形而上学问题转向了面对真正的现实本身。这里才是社会学理论与思维真正的逻辑出发点与不竭的知识增长点。社会学理论崭新的发展道路与前途,正如马克思的一句经典名言所指明的,“在思辨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 。

参考书目:

郑杭生 著,《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探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2。

马尔科姆·沃特斯 著,杨善华 等译,《现代社会学理论》,华夏出版社,2000。

安东尼·吉登斯 著,李康 李猛 译,《社会的构成》,三联书店,1998。

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 著,李猛 李康 译,《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诺贝特·埃利亚斯 著,王佩莉 译,《文明的进程》,三联书店,1998。

T.帕森斯 著,张明德 等译,《社会行动的结构》,译林出版社,2003。

马克斯·韦伯 著,林荣远 译,《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2004。

刘少杰 著,《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杨善华 主编,《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本文发表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