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依托队伍搭载体。一是村党支书领办创办。经过培训的村支书们带领村党支部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立足本村的农业生产布局,在本村最具优势的产业上积极领办、创办各类合作社。成立后的合作社实行村党支部和合作社理事会的双重领导,党支部的领导主要在思想上、工作上进行指导并提供政策上支持,不干涉合作社具体经营事务,保证合作社理事会发挥职能作用。在全体社员民主管理的基础上,注重让村党员干部在合作社中挑大梁,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二是党员干部宣传动员。各村广大党员干部以分工包村民小组的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国家鼓励、扶持农村成立合作社的方针政策,动员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消除顾虑,积极加入合作社。县远教中心还多次组织部份带头成立合作社带领群众致富的村支书典型分组到各村讲切身体会,用实实在在的事例来打消群众顾虑。三是远程教育协调服务。县乡两级远教部门提供业务支持的同时,通过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解决合作社在成立过程中遇到的资金、土地等方面的难题,提供政策、信息以及指导注册程序等方面的支持。2008年,县远教中心协调工商部门设立了名为 “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服务窗口”的绿色通道,指定专人负责咨询受理,依法登记,快速办照,对咨询、受理、告知、审查和发照等推行“一站式”服务,提前介入,全程指导,并实行注册办照“零收费”,免收注册登记和执照工本费,并无偿提供法律法规咨询服务,为各村成立专业合作社提供了便利、降低了成本。同时,还协调县农信社为农民合作社提供“社员联保+合作社担保”方式的扶持贷款,不仅简化担保程序,更大大提高了单个社员贷款额度。四是典型、企业结对帮扶。一方面挖掘出的村支书典型发挥带动辐射作用,主动与周边符合条件的村结成对子,在合作社成立和管理方面提供业务上指导,特别是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另一方面,远程教育工作人员和村支书们还积极走出去联系企业,提前与企业对接,争取企业的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来与企业共建合作社。2008年11月北京三安科技集团就与下洼镇北陈村合作,帮扶该村成立枣农合作社。2009年3月,滨州一松公司帮扶下洼镇东平村组建起了冬枣合作社,并商定以该村旅游采摘园内80亩冬枣园为基础,共同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
3、依托载体谋对接。村党支部书记领办、创办合作社后,充分发挥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多个领域合作社各自产业化、组织化、标准化等方面的优势来谋求多种模式的对接。一是谋求“合作社+农户”式的对接。这种对接模式主要是发挥合作社的加工、销售职能,由农户分散种植、养殖或加工,然后合作社统一加工、销售。如利国乡利四村党支部书记2008年5月带头创办的滨州洼地绵羊繁育专业合作社就是这种对接模式,该合作社将123名社员养殖的绵羊统一加工然后统一销售,不仅解决了销路问题,还通过深加工增加了羊肉制品附加值。二是谋求“合作社+基地+农户”式的对接。这时一种较上一种模式要成熟的对接模式。合作社通过建设基地实现了社员的统一种植、养殖,大大提高了标准化生产程度,然后由合作社统一加工、销售。如大高镇薛家村党支部书记薛建国领办的大高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自2008年成立,由最初的几名社员发展到20多名后,便投资700万元建设了能容纳600余头奶牛的养殖基地,由合作社组织社员在基地按标准统一集中养殖,大大提高了标准化养殖程度。三是谋求“合作社+基地+龙头企业”式的对接。这是到目前最成熟的一种对接模式,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合作社通过与企业共建基地,组织农户围绕龙头企业的需求来按标准统一养殖、种植或加工,真正实现了市场牵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如泊头镇司家村党支部书记解忠东2008年6月创办的泽农饲草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涉农龙头企业华渤农牧集团,建设种植基地846亩,通过基地生产向企业供应饲料,每亩年收入1400元以上,带领154名社员走上了产业化经营的致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