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党的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必须具备两个重要前提:一个是把握建设科学发展的特点规律,一个是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从当前的状况看,一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上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基层建设质量效益的主要症结。因此,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把改进作风建设纳入整体来筹划,坚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要求培育优良作风,用优良作风推动科学发展。
筑牢作风建设的思想基础。作风本质上不是方法问题,而是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问题,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根本态度问题。改进作风,首先从消除认识误区、清除错误观念入手,切实做到“三个弄清楚”:一是弄清楚“正确思想哪里来”。端正根本态度,一些领导和机关不了解基层实情,盲目决策;不结合基层实际,照抄照转;不着眼基层变化,固于经验。这是产生作风问题的重要根源。事实反复证明,正确思想只能来自实践、来自基层的基础工作。因此,必须反对主观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二是弄清楚“工作目的是什么”。现在,有的领导和机关干部工作出发点不端正,不是把基层的科学发展作为工作目的,而是把基层作为制造“政绩”的工具和出名挂号的“花瓶”,急功近利,贪图虚名。因此,必须反对个人主义,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三是弄清楚“手中权力怎么用”。个别领导和机关将组织资源用来搞交易,不秉公用权,热衷于拉关系、徇私情,不给好处不办事,关系不硬不办事,把领导机关与基层的正常关系功利化、庸俗化。因此,必须反对实用主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强化改进作风的权力约束。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既有思想上、工作上的原因,也有机制上的原因,核心是上下权责关系不顺,一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不作为甚至乱作为。改进作风必须从约束权力入手,规范领导关系,进一步切实纠正“三个不到位”:一是纠正工作指导的随意“越位”。一些领导和机关指导基层建设随心所欲,动辄越权干预,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政出多门、滥发号令,扰乱基层正常秩序,让基层围着上面疲于应付,“五多”现象成为久治不绝的顽症;越俎代庖、包办代替,造成“上面不放心、下面不用心,上面不放手、下面不动手”的局面。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尊重基层应有的自主权,特别是要维护基层党支部领导“三个一切”的权力。二是纠正服务保证的上下“错位”。基层反映强烈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少数领导和机关热衷于搞“倒服务”:擅自截留基层钱物、插手基层敏感问题、侵占群众利益;随意超占单位人员编制,在基层搞一些劳民伤财的活动;把管不好的事放到基层“卸包袱”,甚至争功于自己,诿过于基层。改进作风必须进一步强化领导机关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职能,规范人、财、物在领导机关和基层之间的法定配置。三是纠正排忧解难的职能“缺位”。一些领导和机关对基层无力解决的棘手问题推诿扯皮、久拖不决,上面不催不过问,下面不告不过问,不出乱子不过问,致使不少问题变成难题。纠正这种不作为现象,必须把涉及经济纠纷、赔偿、民政优抚、转退安置、信访申诉以及生活设施建设等基层无力解决的问题,由上级机关制定相关政策、明确职能部门,并实行严格问责制。
加大改进作风的激励机制。改进作风归根到底是领导和机关要有责任意识和内在动力,因而必须强化外在的激励,形成“改与不改就是不一样”的局面。为此,切实扭住“三个抓实在”:一是把标准责任搞实在。目前对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的考核评价,过于抽象笼统,形不成硬约束,不利于作风建设常态化。要避免不同层级的领导干部和机关在同一个“掌子面”上操作,伸手到基层乱抓,督促各级干好各级的事;要避免搞“双重标准”,同样发文件、搞调研,不能有日十说成是工作扎实,有时又说是“五多”,特别要纠正逢事必调研、“调研组”满天飞的现象,防止在求真务实的名义下搞形式主义;要避免把一些随意打乱正常程序和既定规则等行为,当成端正作风的样板来推崇,让少数心浮气躁、工作动机不纯的人出名。二是把基层监督搞实在。“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兴者在草野”。对领导和机关的作风,基层看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改进作风一定要同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要重视加强基层有组织的民主监督。三是把奖惩效果搞实在。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如何把作风考评同奖惩挂钩的问题,使“作风不够深入”、“解决问题不力”等说法,不再成为“光荣的缺点”和“无害的托辞”,而成为致命的弱点,使作风上毛病突出的人不再受到提拔重用。
(作者单位:浙江台州路桥人大常委会人大工作研究室)
- 2009-12-18加强党性修养 弘扬优良作风
- 2009-07-14以优良作风保障海西先行
- 2009-02-27胡锦涛:希望信访干部学习潘作良崇高精神和优良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