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谢新洲:网络成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有力推动器
www.fjsen.com?2009-12-25 08:27?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人民网12月24日电 (记者 陈叶军)今天上午,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主任谢新洲、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周孝正、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汪玉凯做客强国论坛,以网络民意与政治文明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网友“非如此不可”问,网络民意对于中国的政治文明进步有何影响?对这个问题,谢新洲表示,网络民意对于中国的政治文明进步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网络成为民意表达最为顺畅、最为直接、最有影响力的渠道之一,网络直接成为中国政治文明、民主法治、社会和谐建设的有力推动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现在很多人可以通过网站、论坛、博客、微博、播客、社交网站、即时通讯工具、手机wap参与到民意表达的过程中来,网络成为人们最容易接触到的媒体形式,网络技术中双向传播、即时传播、多向度传播、跨国传播的技术使得网络超越了传统媒体的应用,把媒体的概念极大地扩展了。和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受到的人为限制、控制最少,因此成为承载“言论自由”的最佳载体。网络媒体、网络舆论是否成熟,成为检验一个国家民主法治程度的试金石。

目前,一些地区已经有了网络问政的常态化机制,很多地区的政务信息系统运行的很好,信息公开的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这些制度性的成果与领导干部上网问政相比,更具有实质意义。

第二,官员对于网络民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直接促进了网络舆论的发展。昨天人民日报有一段报道,“据统计,截至12月中旬,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已有网友留言42万条,38位省委书记、省长,90多位地市级领导公开回应网友留言,7000多项网友问题得到落实解决。”事实上,从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和全国网友聊天开始,网络问政已经成为官员阶层不可忽视的执政能力的一部分。网络生活不仅渗透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中,而且渗透到上至省部级高官,下至县长村官的日常生活。他们既是网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收到网络舆论影响最为深刻的一部分人群。

纵观2009年的这些网络事件,暂且不问相关部门和官员在事件中的是非对错,他们对待网络媒体、网络舆论、网民的态度,几乎成了网民评判事件的第一个标准。从天价香烟事件到跨省追捕网民事件,相关部门能不能尊重网民、善待网民、尊重网络舆情,直接影响到事件的解决。“躲猫猫事件”和最近发生的“纸币开手铐”事件,相关部门主动请网民参与,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公众加以说明,不管他们说的有没有道理,作为权力部门能够以积极的姿态加以处理和沟通,是网络舆论环境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第三,网络舆论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服务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的建设。伴随这些网络事件的除了网民们日益高涨的热情和关注,还有产生了人肉搜索、网络暴力、愤怒的“围观者”等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

网络舆论环境的不成熟,势必造成谣言、诽谤、人身攻击等非常态、非理性的网络舆论参与方式,而这些人肉搜索、谩骂攻击又进一步加深了官方对网络媒体的管控力度,收窄了网民的言论空间。

良性的传播过程应该是建立在规则的基础上,有序参与网络舆论不致成为社会骚动的“震源”的保证,公民的理性和政府的宽容应该成为一种社会共识,这种共识必然要通过多方的博弈才能达到。李长春同志在2009年12月17日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发展和普及,带来了传播方式和媒体格局的深刻变革,互联网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刻”,那么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就不能消极地、被动地去对待网络舆论。网络问政、网络表达、汇集民智、有序参与、减压化险、宽容开放、对外交流,应该成为2010年的网络媒体的主题词。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