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张孝德:低碳经济能否成为人类避难的“诺亚方舟”
www.fjsen.com?2009-12-25 11:03?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我来说两句

科学家测算出了地球气候所能承受碳排放的最大量。如果把这个量看成是低碳经济方舟所能容纳的最大空间量,那么这个有限空间应该如何分配呢?诺亚方舟是以德选人,严格按照保留物种的要求选物;而低碳经济方舟则是以当下碳排放存量为起点,实行重点控制增量的分配原则。按照这个规则,低碳方舟首先要给发达国家留下足够空间,因为发达国家已有的存量足够大,占全球人口1/6的发达国家,占了全球排放总量的50%。在这个存量基础上进行减排,就变成了在保证发达国家已占有空间合理的前提下,让出一定空间。按照这个规则,虽然发展中国家占到世界人口的80%以上,由于碳排放存量少,如中国人均5吨,是美国的1/4,印度2吨,非洲不到1吨,所以发展中国家只能按照这个份额获得空间。按照这样一个分配规则,在低碳经济方舟的空间分配上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格局:发达国家成为方舟上的VIP,他们保留了不变的生活方式,有套间、有花园、有佣人。而发展中国家只能住在三等舱,三个人或更多的人拥有一间房子。即使是这样,出于所谓的平等,发达国家仍提出一定要让发展中国家与其共同承担责任。这个共同承担责任的含义,就是发达国家承诺可以使现有花园变小一点,这个幅度如美国是6%,所有发达国家平均幅度是5.2%。但同时要求发展中国家也必须减少占有空间,要从四人一间房变成五人一间房。这就是哥本哈根会议上争吵的原因,这就是哥本哈根的公平吗?

低碳经济所建造的方舟,不是用来拯救人类文明本身的,而是维护现有的工业文明。而现有工业文明的最大受益者是西方发达国家。所以,低碳经济拯救的首先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按照低碳经济碳排放的控制方案,只能是把现有工业经济进行整体压缩后装进逃难的方舟中。如果按照这样一种低碳经济走下去,当代人类文明将面临两种结局:一种是压缩成功,那么低碳经济就可以成为人类避难的方舟。但由于造成碳排放的病根被保留在方舟中,高排放必然就会再次膨胀,其结果只能导致方舟在无法承受的情况下而爆炸或下沉。另一种可能是,由于这种压缩是一个不公平的压缩,在无法达成共识中最后失控,大家为了争夺空间而拼命拥挤,导致延误时间,使整个人类在气候灾难中最终走向毁灭。

这既不是我们所想要的,更不是上帝愿意看到的。但如果我们不能放下既得利益,放下工业文明催化到极点的贪婪心;如果我们不能够从根本上改造工业文明的道德与价值取向,从结构与模式上改造工业经济,那么现有低碳经济所包含的就是这样一个逻辑。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