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的读者说,我们已经实现了从东方社会向未来社会的跨越,他们的有关思考跟我们无关,甚至还认为我们的境遇要比他们好得多。那将是大错特错了!我想以马克思说过的话为例,身在英国的马克思曾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这样告诫落后的德国:“我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但是,如果德国读者看到英国工农业工人所处的境况而伪善地耸耸肩膀,或者以德国的情况远不是那样坏而乐观地自我安慰,那我就大声地对他说:这正是说的阁下的事情!” 尽管拿这一例子来说明我国也需要直视市民社会问题并不十分恰当,但是,日本学者曾经做过的工作的的确确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课题。
结语
早在几十年前,徐崇温先生曾以“西方马克思主义”范畴将西方学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系统地介绍给中国。在那以后的几十年里,这一范畴不仅与“苏联东欧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道,构成了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基本架构和对象,而且对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在,随着苏联东欧马克思主义的衰微,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从教科书范式转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类的多元化范式,马克思本人的色彩在逐渐减退。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学术化的代表,正以其鲜明的问题意识和西方人特有的时代感觉,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流,甚至有取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趋势。但是,对于中国这样的一个还很难说真正消化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刚刚步入市民社会的国度而言,这种趋势的出现还为时尚早。在今天,我们可能更需要引进 “日本马克思主义”的范畴。
现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苏联东欧马克思主义的译介已经很多,而对日本马克思主义的翻译和介绍却相对较少。随着“日本马克思主义译丛”的出版,连同其他团体和学者的译介活动,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在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学界一定会出现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苏联东欧马克思主义”和“日本马克思主义”三足鼎立的局面。
(韩立新,清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 2009-12-28人民日报评论员: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教材
- 2009-12-26李长春:学习好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推动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 2009-12-25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 2009-12-25冯俊: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的关系
- 2009-12-25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努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