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方桐清:“三化”与“三进”
www.fjsen.com?2009-12-29 12:3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二、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求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三进”必须体现时代特征。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的发展、同当今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使之适应时代需要、把握时代脉搏、回答时代课题。当然,“时代化”并不意味着要摒弃历史、割断历史,而是在总结历史经验取得一般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不断检验、丰富和发展理论,并用现时代的理论成果教育学生、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从而不断增强理论的生命力、说服力、感染力。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文化背景不同的大学生,可以促使大学生人生有方向、学习有目标、工作有作为,从而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进”的方法必须具有大众性、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普及和推广,把深邃的理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说明白,使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变为形象的生活逻辑,让科学理论从书斋走向生动的社会实践,使科学理论成为大学生普遍认同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进”的实践已经证明,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教师,其传播效果确实存在很大不同。有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所高校,有的班级最受欢迎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而有的班级最不受欢迎的也是这门课。巨大的差异,说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进”工作是否入耳中听,即传授者是否具备人格魅力,传授方式是否体现“大众化”,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可以肯定地说,这既与教师的理论水平相关,也与教师的表达方式有关,更与教师是否讲到学生心坎上有关。

“大众化”和“三进”工作都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广大教师要对基本理论深入把握,要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勇于回答大学生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更要直面社会深层矛盾,从具体分析入手,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的话语方式。这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工作使命感,另一方面要真的用心、用情来备课和讲课。只有切实加强和改进“三进”工作,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中的“大众化”,使科学的理论深入大学生头脑中,继而变成他们的信念、信仰和精神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内在地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是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马克思主义是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而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三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辩证关系要求高校“三进”工作必须同步推进,相关理论工作者更要与时俱进,既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又要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努力把培养合格人才的历史责任落实在实际行动当中。

(作者单位: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