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俞可平:我对中国模式充满期待
www.fjsen.com?2009-12-30 12:43?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在过去30年中,中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的奇迹。从1978年至2008年的30年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超过9.5%,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到300,670亿元(人民币,下同),人均GDP从281元增长至22,600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从343元增至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从134元增至4761元,外汇储备从1.7亿美元增至1.9万亿美元,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从86万人增至2021万人。中国还成功地抵御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并且在眼前这场重创西方发达国家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有相当出色的表现。即使是国内外的反对派,也不能否认中国在经济上的巨大成功。

记者:是什么原因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中国的现代化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这个问题引起了中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并且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答。有人认为是因为中国引入了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有人认为是由于中国具有劳动力和原材料的低成本优势,有人认为是因为中国融入了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国官方的标准答案是:改革开放后中国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简单地概括一下前年举行的中共十七大的主要精神,就是三个“一”: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体系。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在我看来,如果从国际比较和发展模式的角度看,中国官方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可以称作“中国道路”、“中国经验”或“中国模式”。

记者:最近一些国内学者高调反对使用“中国模式”概念,你怎么看?

我也注意到这种观点。一些人之所以反对使用“中国模式”概念,是因为担心“中国模式”是西方人用来棒杀中国的阴谋。其实,就我看到的相关文献而言,西方人谈中国模式,恰恰更多的是批评,而不是赞扬。即使赞扬你的经济,也在批评你的政治;赞扬你的稳定,也在批评你的人权。还有一些人反对“中国模式”,主要是出于以下三个理由。一是认为这种模式还没有定型,二是认为中国模式存在不少问题,三是觉得“中国模式”有自我夸张或固步自封之嫌。我完全同意,中国模式还在形成之中,远未定型;中国模式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需要吸取的教训。更不能夸大中国模式的作用,盲目乐观,但不能因此而否定“中国模式”的存在。如果说,一种模式只有优点没有缺点,模式一旦确立就没有发展变化,那么,世界上就不存在任何一种发展模式。因为任何一种模式,都会有自身的优缺点,都会发展变化。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时指出的那样,“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在我看来,重要的不是争论“中国模式”的概念或名称,重要的是深入探究中国模式的要素、特征,分析这一模式的得失之道,尤其是记住我们从这种发展模式中应当吸取哪些教训。对我来说非常清楚的是,我们的得失成败已经并且必将与这种独特的发展模式密不可分。因此,既不要对中国模式盲目乐观,也不要轻言否定,我们需要的是深入而冷静的研究。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