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激活官兵的潜在需求
www.fjsen.com?2009-12-31 08:16? 吴瑞忠?来源:解放军报    我来说两句

现代营销学认为,人的需求分为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而潜在需求可以被激发出来。其实,这一原理也适用于理论教育,官兵潜在的理论需求需要教育者激活。

教育者的一个重要职责是满足官兵现实的理论需求。用一般标准衡量,能做到这点已经不错了。但如果理论教育仅仅满足于或停留于被动满足官兵的现实需求,那么就很难取得最佳效果。一些官兵之所以对理论兴趣不浓,很重要的是因为教育者所提供的理论“产品”没有触动他们的兴奋点,没有触及他们的敏感点,使他们的理论需求处于潜在状态,而没有变为现实需求。比如,有的教育者故弄玄虚,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有的不切实际,不看对象,不管效果;有的对官兵普遍关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不够深入,回答不够科学。

潜在需求的重要特点是,官兵本人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需要别人帮助激活。这种需求一旦被激活,官兵就会对理论产生强烈的渴望;这种需求一旦被满足,官兵就会对理论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可以说,官兵潜在需求变为现实需求的过程,就是理论深入人心的过程,就是理论展现魅力的过程。一个有追求、负责任的教育者,应该想方设法去挖掘、激活这种潜在需求。

要想激活潜在需求,必须找准潜在需求。官兵的潜在需求大多隐藏在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后面,比如,工作中的热点问题,发展中的难点问题,思想中的疑点问题。这些问题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他们的切身利益紧紧相连,其实就是他们的兴奋点、兴趣点。如果教育者能够紧紧抓住官兵的思想扣子,通过理论阐述和讲解引导热点、突破难点、化解疑点,那么,官兵就会感到很解渴、很过瘾,就会激发起对理论的关注和热情。理论工作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教育者只有讲究方法,掌握技巧,把理论讲实、讲活,使官兵听得懂、能理解、愿接受,才能入脑入心。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之所以深受读者喜爱,是因为他用生动的笔调、浅显的例子,把深奥的哲理讲出来,让人心服口服。教育者应该联系官兵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官兵爱听易懂的朴实道理,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让专业术语通俗化、逻辑论证简明化,使官兵在轻松愉快中领悟理论、接受理论、喜欢理论。(第二炮兵装备部政治部)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