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龚育之谈党史人物的研究与写作
www.fjsen.com?2009-12-31 08:22? 吴殿尧?来源:学习时报    我来说两句

龚育之同志离开我们两年多了。但他似乎没有走远。每每翻开他留下的著作,都会感到他在同我们谈党史,谈理论,谈治学,娓娓道来,丝丝入扣,那么熨贴,那么睿智,那么引人深思。我有幸曾几次近距离地接触他,有他寄我的书和信,有我们一起的合影,常常唤起我对他的回忆。

2004年4月,我去昆明出席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举行的换届暨学术研讨会,开会期间,见到了龚育之同志,此前听说他患脑梗塞住了院,一直为他担心。这次见到,感到他身体稍显孱弱,拄着手杖,但对人还是那么热情和悦,还应邀与我们合影留念。开幕式上,他代表中共党史学会表示祝贺并讲了对党史人物传编写的意见,还特别申明,讲话的第二部分,“代表我自己,是个人随感式的发言”。可这个“随感式”的发言,让我们从事党史人物编写工作多年的同志,感到思路豁然开阔,解决了我们经常讨论或争论的一些问题。

他讲了党史人物的研究与写作传记的意义,说:中国古代修史,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有纪有传。人物传记居中国古代正史的主体地位。我们现在不来争主体地位,但是一定要看到,人物传记在历史上、在党史上有重要地位。“没有众多的,鲜活的,生动的,有文采、有故事、有个性的人物传记,历史不就贫乏了吗?不就苍白了吗?不就只剩下几个社会发展阶段或几次路线斗争了吗?所以,要大大重视和加强党史人物的研究。”

他还针对为党史人物立传的规格问题讲了意见,说:古史的纪传体,本纪是帝王的传记,列传是将相的传记、大官的传记、名人的传记。大与不大,名与不名,这标准、界限就不大好掌握,也不知道要经过什么程序。我们共产党不讲这一套了。但我们的大官名人死了,什么人见报,什么人不见报,什么人详细报道,什么人简略报道,好像也有一定的规格。不过,“这规格对于修党史,写党史人物传,顶多可供参考。如果就按这个规格来定名单,写党史人物,那就很容易,不需要修史者有什么眼光和史识了。”

我们当时正在进行《中共党史人物传》第二个五十卷的编写并开始讨论第三个五十卷的入传人物名单,有人主张划个杠杠,如新中国成立后的政界人物应为正部级,军事将领应为1955年授衔的中将级以上,等等。这时听龚育之同志讲到立传规格问题,都听得很仔细。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