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重视“危机文化”研究
www.fjsen.com?2010-01-04 12:20? 沈望舒?来源:北京日报    我来说两句

最近,胡锦涛主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谈后会见中外记者,他在讲话中提出:“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复杂、深刻变化,全球性的挑战不断增多,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为此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人民日报》2009年11月18日)。应对挑战要靠合作,而合作的基础——思想上的认同与文化上的共识十分重要。文化论者认为,面对国际国内、集体个体的危机状态,社会及其成员的生存发展方式是极为重要的文化问题。但是,“危机文化”研究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要应对现代社会危机,理应对“危机文化”研究予以足够的重视。

■如何看待与对待常态化的危机状况,这是典型的文化问题

工业和科技革命带来社会面貌翻天覆地变化,然而伴随工业化出现的负面效应也发出警示。现代社会,人们被大大小小危机缠绕笼罩,感到不够美好、幸福,乃至遭遇痛苦、悲剧。

——法新社曾用“世界末日将至”形容灾害频发的2008年:地震、飓风等夺去22万人的生命。中国四类突发公共事件仍是生命财产的可怕杀手:每年造成死亡者20万以上,伤残超过200万人,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

——传统“社会病”酝酿的危机在升级:如国际金融危机让无数企业、家庭、个人体验“大萧条”的刺骨寒冷,承受资产缩水甚至荡然无存的打击。如人畜共患疾病以250余种、一轮覆盖一轮的肆虐威胁社会——2009年3月18日初起于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波及数十亿人口的广大区域,至今仍在蔓延。

——新型“社会病”以惊人速度传播危机:如诞生40年前的国际互联网,人们尚未充分领悟它海量迅捷信息的妙处时,已为其弊端支付代价:不仅黄赌毒、诈骗、暴力等内容让其沦为重污染地带,而且14年前美国心理学家命名“网瘾”的时代病,随宽带的普及而成为全社会的梦魇。

先进的生产方式改变了社会环境,改变了作为文化的生活方式;饥寒交迫的现象大为减少,但身体、精神、情感的压力与危机明显增加。如何看待与对待已经常态化的危机状况,这是典型的文化问题。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