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重视“危机文化”研究
www.fjsen.com?2010-01-04 12:20? 沈望舒?来源:北京日报    我来说两句

这些社会危机文化的弱势状态,一方面在销蚀危机管理能量,降低相关措施的效率,一方面在酝酿危机、生成危机、扩大危机。因此,必须予以改变。

■构筑“五防”均衡的危机文化模式,是和谐安康社会的基石

人的社会危机文化素质,决定应对危机的效果。认识到危机管理必须得到相关人们的支持配合,应对危机要有预防文化和反应文化两大方面的有机互动,是人类认识史上一大进步。受无数沉痛教训的启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曾对“重应急、轻预防”的非理性状况,于1999年7月提出“人类必须从反应文化转变为预防文化”的命题。

反应文化与预防文化同属社会危机文化体系,是互为补充、彼此促进的有机整体。前者主要表现为“官防”、“专防”、“技防”,是以政府和职业力量为主体的组织化部分;后者表现为“心防”和“民防”,是公民个体、社会群体的思想认识、情感取向、素质能力等基础化部分。这“五防”体现的危机文化模式,是危机管理基石;“心防”与“民防”倡导的文化御灾精神,是社会危机应对要素;以良性文化博弈挑战,是人类发展要务。

社会危机应对素质的文化模式存在于古今中外案例经验之中,但是先进性文化模式,一直通过明显的危机防范效果代表着社会现代化程度,民族成熟进步水平;其产物──良好的社会危机文化素质,能降低危机风险,可在身陷危机时产生化解率高、受损度低的减灾效果。当前我们要确立的文化御灾模式应包括:忧患意识、关爱情感、储备基本知识、掌握应对能力、依托组织架构、体验现场感受等六个方面内容。

(作者单位:北京社科院)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