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发展方式转型作为第二次改革的主线,就决定了第二次改革是一场全面、深刻的改革。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第二次改革的基本目标和重点任务,我认为很有意义。第二次改革的基本目标是:以发展方式转型为主线,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在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形成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制度;为我国实现科学发展和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作者认为,第二次改革的重点任务,概括起来是三个领域的全面改革:一是推进以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二是以适应社会公共需求转型为主线的社会体制改革;三是以政府转型为主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促进发展方式转型角度出发,迟福林系统地提出了“三个改革”与“三大力”的关系,即:以市场化改革释放转变发展方式的活力;以社会体制改革形成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形成转变发展方式的合力。这个系统的提法,令人耳目一新。
本书还重点分析了三个时代特征的改革,即“消费主导时代”、“公共产品短缺时代”以及“政府转型时代”,并就每个领域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除了内容的系统性外,这三个部分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迟福林提出了经济增长方式从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的命题。迟福林认为,消费主导时代重要的是实现从“生产-消费”向“消费-生产”转变。其实质是转变政府主导型的经济运行机制。这是一个新的分析角度。
二是迟福林对基本公共服务在转变发展方式中的作用作了系统的分析。无论是扩大内需还是缓解收入分配差距,无论是促进人的自身发展还是完善乡村治理结构,都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直接相关。这拓宽了人们对公共服务的认识。
三是迟福林从发展方式转型的角度进一步分析了政府转型。政府转型是迟福林较早提出并得到政策咨询决策界和学术界的广泛认可。本书从发展方式角度分析了政府转型的重要性,指出未来30年要实现发展方式转型的实现性突破性发展,无论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适应公共需求变化还是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关键都在于政府转型。
作者在全书结束语提出了“走向结构性改革”。这也是作者长期跟踪研究的一个重大命题。长期以来,我国面临的体制矛盾,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这既表现在体制与政府的不协调上,也表现在体制与体制、政策与政策之间的不协调。作者提出的“第二次改革是以政府转型为主线的结构性改革”的判断,值得大家深思。
纵览全书,作者希望通过第二次改革使我国尽快走上强国之路。为此,作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比较系统的分析框架、分析结论和政策建议。作者的爱国、强国情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该书的某些分析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但我仍然非常乐意向每一位关注我国改革发展事业长期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的读者推荐《第二次改革》。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研究员)
- 2009-09-25强国之路——礼赞共和国60华诞科技篇
- 2007-12-20回顾国务院200次常务会议:强国之路谱新篇
- 2007-07-28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上勇往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