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的祖先即认为“人定胜天”,可以“制天命而用之”。(荀子)从茹毛饮血到美酒佳肴,从树叶兽皮到绫罗锦绣,从山洞茅舍到摩天大楼,从小病即倒到心脏搭桥,从短寿夭折到长命百岁,从最初的“吭唷吭唷”到多重唱、交响乐,从迷信鬼神上帝到人文社会科学的昌明,从肩挑手提到机械化、自动化,从大自然的奴隶到入地下海航天,从洪荒蒙昧到现代文明,人类不再完全靠天吃饭,不再完全依赖大自然的恩赐,而是自己创造财富,改变环境与命运,造福自身。
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就是要从自然界获取充足的生活资料,解决衣食住行问题,满足物质需要;就是要战胜自然灾害,增强抗灾能力,把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就是要改造环境,美化环境,使环境与人和谐相处;就是要把人从大自然的奴役下解放出来,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因此,必须建设物质文明、生态文明。
生物学家米丘林说:“我们不能坐待大自然的恩赐,我们应当向大自然争取。”但人类向大自然索取时,不能采取掠夺方式,必须考虑后续发展;不能污染环境,必须兼顾生态文明。北宋思想家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千年之前即认识到应把大自然当成朋友,做到“天人合一”。1960―1970年代,西方有识之士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看到了“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为之醒悟,于是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开始走出误区。
要建设物质文明、生态文明,必须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必须发展科学技术。高度的科学技术带来发达的生产力,发达的生产力带来充足优质的食物,凉暖合身的衣服,宽敞舒适的住房,青山绿水的生活环境,安全便捷的交通,准确详尽的信息。科学技术带来的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使劳动强度降低,工作轻松有趣,工时缩短,闲暇增多。人们可以有较多的自由来学习、娱乐、度假,到各地旅游观光,把整个世界当成后花园。依靠科学技术,人类不断扩展生活的空间,延长生命的时间,丰富生活的内容,提高生活的质量,增加幸福的指数。
科学技术带来的效率,不仅是体能简单的和数、倍数、指数,而且是能干体能不能干的事。是科学技术使人类具有神话般的“千里眼、顺风耳”,使人类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梦想成真。科学技术不断破除神话玄机,不断增强人类的力量,不断增添希望之光。如今的电脑网络,使人类跨入信息化时代。世界连为一体,地球融为一村,天涯若比邻。传统的数学、物理、化学、医学、农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加上生命科学、遗传学、干细胞研究与再生医学、认知学、纳米技术、克隆技术、电脑技术、核能技术、航天技术、转基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等一大批新兴学科的发展,不断创造出人类过去想都不敢想,甚至无法想象的奇迹。科学技术的每一项进步,就带来一些极限的突破,促成一批记录的刷新。科学技术带来的产品极大丰富,使人们在消费方面有充分的选择,以至无需选择,并将最终填平官本位造成的级差鸿沟,公民同等享受文明成果,各取所需。总之,科学技术是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人类自身的巨大力量。科学技术的好处说不完,科学技术的潜力挖不尽,科学技术的发展无止境。愈往前发展,科学技术展示的力量便愈大。
- 2010-01-04福建部署科学发展观与海西建设公共课培训
- 2009-12-29《科学发展观礼赞》简评
- 2009-12-28“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在苏州举行
- 2009-12-23以正确的政绩观落实科学发展观
- 2009-12-23于广洲出席福建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座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