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美国贸易政策“病急乱用药”
www.fjsen.com?2010-01-06 08:42? 钟茂初?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我来说两句

二、美国近期提出的反倾销调查或征收惩罚性关税的各种商品的贸易状况,长期以来一直如此,为什么现在才提出。这是因为,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经济普遍不景气,也就造成了各国对美元储备的需求、对美元金融产品进口的需求在萎缩,因此美国经济能够承受或容纳的贸易逆差也在减小。美国只有重拾“制造业”才能缓解其国内就业压力,但是,美国一般制造业普遍缺乏竞争力的状况,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也就不得不祭起贸易保护的“法宝”。可见,一般产业缺乏竞争力才是问题的根本。

三、美国长期以来,依靠其美元强势地位,只需要“出口美元”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大量消费品,养成了国民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导致美国国内劳动力的高收入,进而使得其劳动力成本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因此,美国除了依靠技术垄断占有优势的产业外(如IT技术产品、金融创新产品、军事装备产品等),多数产业商品的成本和价格必然要远高于进口商品。进口商品的低价格,并不是别国“政府补贴”所致,而是与美国生产成本过高对比而显现出优势。问题出在美国高消费导致的高工资以及美国垄断技术商品需求的不景气这些方面。

四、美国长期贸易逆差形成的高消费生活与美国产业缺乏竞争力导致的就业不足的问题,是相互依存的,根本不存在同时解决两方面问题的手段,而只能在两者间权衡。要全面地推行贸易保护政策,假如,对影响美国居民生活的大宗消费品征收高额关税的话,那么将导致全国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大幅下降(等额的收入能够购买的消费品大幅减少)。这一可预见的后果,是美国政府所无法承受的。因此,美国也就不可能全面地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而只能在那些影响面相对较小的小宗进口商品方面做做表面文章。可见,美国长期贸易逆差的结构性态势无法改变,而就业不足的压力也必然长期存在,因此,美国在一些进口商品方面挑起贸易纠纷的做法,也必然会持续不断地进行。只不过,在全球经济体对美国技术产品、美元金融产品需求不旺的状况下,贸易保护的事端会更频繁;而在全球经济体对美国技术产品、美元金融产品需求旺盛的状况下,贸易保护的事端则会相对和缓。

针对美国对华贸易摩擦将持续但不可能实行全面贸易保护的政策特点,中国产业界,一方面,应适当提高劳动者工资和资源价格,以减少美国实施贸易保护的借口,同时也促使各企业在推进产业创新和升级、提高技术水平、提高效率水平方面下工夫,而不是一味地以低工资低价格出口产品;另一方面,应适应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和民众需求水平,逐步扩大内需,从而减少对美贸易逆差,进而适当减少对美元金融资产的需求。

(作者为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