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心灵与时代的对话
——谈近年来散文创作成就古耜
www.fjsen.com?2010-01-06 08:59?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在这方面,张炜堪称用力勤笃而又成效卓著者。这位文学疆界里的思想者,不仅对大地一往深情,而且对历史别有洞见。他的《屈原笔记》,倾听《离骚》的心音,凝望屈平的身影,其落脚点则在于呼唤现代人的灵魂丰腴和人格高洁。如果说这样的旨归还更多属于水到渠成的古为今用,那么他的长篇散文新作《芳心似火》,则在历史的天幕上打开了全新的场景与思路。该书以精致的笔触勾勒了齐文化与鲁文化的不同,就中凸显了齐文化的物欲勃发,风流倜傥。接下来,又将齐文化与严刑峻法,专制高压的秦文化加以比较,既道出了二者的不同,更指出了它们的异中之同,并丝毫不回避其殊途同归的最终沉沦。这时,一切之所以如此的种种原因,便无形中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前车之鉴;而它们共同忽视了的东西——不间断的积累“美好的思想和感情,以及管理这个世界的方法”,则化为作家对人类未来的虔诚祈祝。

王充闾一向主张用散文激活历史,同时用历史滋养散文,并由此实现历史意识与当代精神的对话和衔接。他的若干近作于此尤见苦心与功力。如《用破一生心》透过对曾国藩身上名缰利马的解构,由衷呼唤着现代人格的自我解放、自由创造;《歌德:断念》撷来歌德由奔放到沉潜的精神轨迹,作为物质时代浮躁心灵的抚慰与启迪。《龙墩上的悖论》系列,揭示了封建帝王命运的二律背反,只是内中何尝没有当今时代的处世理念?一部《张学良人格图谱》虽是为少帅写心,但谁又能说它与构建理想的现代人格全然无关?筱敏和周佩红是女作家当中为数不多的审“智”者,她们从外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汲取灵感与养分,写成一系列散文篇章,执著地追寻着理想、善良、道义,为今天的仰望星空者提供纯正有益的精神食粮。

植根乡土,反哺现代

在与现代人的对话中,一些散文家的现代思考恰恰是假其乡土认知或自然情怀来体现的。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